被派到愛爾蘭,拍了一部描寫1890年愛爾蘭起義的影片,由於英國人的抗議,以後他轉而拍攝一些較富於民間故事性的影片。此後他又按照當時的風氣,周遊世界,在耶路撒冷拍了一部他最負盛名的影片,即描寫基督一生的《從馬槽到十字架》(1913年攝製)。
薩爾·陶萊曾在愛迪生公司充任鮑特的助手及其繼承者,他試拍的影片被在比沃格拉夫公司擔任五年藝術指導的格里菲斯的天才光彩所掩蔽,以致默默無聞。
D.W.格里菲斯於1875年出生在美國肯塔基州的拉格蘭基,父親是一個因南北戰爭而破產的南軍上校。格里菲斯由他的姊姊撫育成人,後者是一個小學教師,用菲薄的收入來養活人口眾多的家庭。格里菲斯曾當過新聞記者、消防員、詩人、流浪漢和冶金工人。他在成為一個普通演員、扮演一些配角以後,和巡迴劇團的女演員林達·阿維特孫結了婚。
1907年夏天,這一對年輕夫婦因在紐約失業,接受了愛迪生公司配角的工作。格里菲斯寫了兩三本電影劇本,以後和他的妻子以每週15美元的報酬被比沃格拉夫公司僱用,加入該公司的攝製組。
不久比沃格拉夫公司的名導演麥克·寇瓊因年老退休,格里菲斯就接替了他的工作,成為導演。1908年6月,他導演了第1部影片《陶麗歷險記》,描寫一個女孩子被吉卜賽人拐走的故事。
格里菲斯寫過戲劇,也寫過小說和詩。他從自學中獲得相當廣泛的文藝修養,使他能夠採取一些比較高尚的題材。他東鱗西爪地從托爾斯泰、莫泊桑、傑克·倫敦的小說,丁尼生、勃朗寧的詩,安德烈·德·洛德、弗朗索瓦·科佩的戲劇中吸取題材。在三年當中,他每星期攝製兩部影片。這些最初的作品至今尚不大為人所知。有些電影史家常把格里菲斯寫成一個神,好象他能夠從虛無縹緲中發掘電影語言似的。
但他從1908年到1912年間所導演的將近400部的影
片,並不是完全都有獨創性的。例如《冷落的別墅》這部影片,因為它的劇情是從描寫被匪徒追趕的妻子轉到她的丈夫趕去救援的場面,所以常被人們當做一種完全新發明的表現手法,即“平行動作”來看待。但實際上威廉森早在1900年就已採用過這種手法了。而且《冷落的別墅》在很大程度上是抄襲了1906年百代公司的一部影片,即根據安德烈·德·洛德的一部名劇攝製的《在電話機旁》。
格里菲斯在比沃格拉夫公司工作時期,他的巨大功績在於他吸取了各派或各個導演點滴的分散的發明,加以融匯貫通,組成一個系統。可是截至1911年前為止,不論人們怎樣說法,格里菲斯在處理他所有的場面上一直只知應用和梅里愛差不多一樣的遠景。他的獨創表現在他對“交替蒙太奇”的研究上,而不是表現在把同一個場面切割成一系列的“景”上(例如《小麥的囤積》一片就是這樣)。有人說他在《黃金迷》一片中已應用特寫,這是不對的。他在試用人工照明方面也比他的競爭者要晚,而且一直很簡劣。但到1911年,他的作風卻發生了變化。在影片《隆臺爾的報務員》中,他把“交替蒙太奇”和危急關頭的拯救鏡頭,同緊張而節奏很快的場景剪接在一起,同時還應用了中近景和例外地插進幾個道具的特寫鏡頭。
截至1912年底為止,在他的才能逐漸發展的時期中,格里菲斯一方面進行他的技術實驗,一方面又發現了許多有才能的演員。他從維太格拉夫公司奪得了佛洛倫斯·勞倫斯以後,又陸續聘用了下列這些演員:別名麥克·塞納特、仿效麥克斯·林戴作風的米歇爾·辛諾特,專演喜劇的奧文·摩爾,以及長卷發、年紀很輕、從5歲起就當演員、藝名瑪麗·璧克馥的格迪絲·史密斯。她專門扮演少女,而馬麗昂·利奧那德和林達·阿維特孫(即格里菲斯的夫人)則扮演母親或者飽經憂患的婦女。格里菲斯又把他的聽差羅伯特·哈隆、傑出的群眾演員梅·馬許、毫無舞臺經驗的瑪麗·璧克馥的女友桃樂賽和麗蓮·吉許,變成電影明星。他又把瑪蓓爾·瑙曼、佛洛倫斯·拉巴提、伯蘭基·斯維特、利奧納爾·巴里摩爾和托馬斯·英斯這些以後成為好萊塢知名人物的人引上電影之路。
美國電影的重心原來分散在紐約和芝加哥,到格里菲斯才把它移到加利福尼亞州沿海一帶。1910年冬,他的攝製組搬到洛杉磯,只在每年淡月的時候,才重回原地。許多公司都模仿比沃格拉夫公司的這種做法。但是,好萊塢的建立,還是獨立製片商的功勞,而不是托拉斯的功勞。
電影明星和好萊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