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已成了同義的名詞,獨立製片商就是由“爭奪明星的鬥爭”而獲得勝利的。卡爾·萊默爾是第一個開始這一斗爭的人,他設立了一個名叫I.M.P.的公司,這個名稱既含有“小魔鬼”①的意思,同時又有“獨立影片”②的意思。I.M.P.公司向格里菲斯的攝製組進攻,首先把號稱“比沃格拉夫女郎”的佛洛倫斯·勞倫斯搶過去,以後又把瑪麗·璧克馥,連同她的弟弟、妹妹、她的情人奧文·摩爾以及她的導演托馬斯·英斯一起都拉過去。璧克馥的母親深怕自己的女兒會遭到象佛洛倫斯·勞倫斯同樣的命運,因為勞倫斯曾經被列入托拉斯的黑名單中,自被萊默爾解僱後,一直找不到事做。因此當I.M.P.公司的攝製組乘船去古巴度冬的途中,璧克馥的母親帶著警察乘一艘小汽船跟蹤追來,準備以拐騙未成年人的罪名控訴萊默爾、奧文·摩爾和托馬斯·英斯。這一事件最後是用一張支票了結的。自此以後,托拉斯的優秀演員接二連三地脫離了托拉斯,被獨立製片商收買過去。①英文Imp意為“小魔鬼”。——譯者。
②按I.M.P.是IndependentMotionPicture(獨立影片)的縮寫。——譯者。
獨立製片商聯合組織了一個名叫“銷售公司”的影片發行公司,這個公司不久分裂為兩個互相競爭的集團,一個叫做“環球公司”,另一個叫做“互助公司”。
每星期發行35部影片的“環球公司”,由於鮑威斯和萊默爾之間的內部競爭,本身又發生分裂,最後是萊默爾獲得了勝利。在這個公司的附屬公司中,鮑特和史璜遜的公司因有楚柯爾的支援,發展最快。
“互助公司”包括兩個主要的集團,一個是艾特肯和弗洛伊勒的集團(即“信託影片公司”和“皇家影片公司”),另一個是凱賽爾及包曼的集團。後二人很有預見,他們把製片工作分為好幾個獨立的公司,其中有托馬斯·英斯的“皮鬆第101號公司”和麥克·塞納特的“啟斯東公司”。
獨立製片商除了對托拉斯的鬥爭以外,還有他們內部的鬥爭。影星們就利用這一斗爭,從中獲取利益。瑪麗·璧克馥脫離I.M.P.公司(環球公司系統),加入皇家影片公司(互助公司系統),後來又回到比沃格拉夫公司(托拉斯系統),最後和楚柯爾(名演員公司)簽訂了合同。這種鬥爭有時甚至造成武裝的衝突。1912年,萊默爾的攝製組在馬克·丁登法斯的指揮下,幾次企圖襲擊凱賽爾和包曼的攝影場。經過幾次激烈的前哨戰之後,萊默爾的隊伍遇上了托馬斯·英斯為了拍攝南北戰爭影片而組織的軍隊。在英斯強大的備有數門古炮的武裝面前,萊默爾的隊伍只好偃旗息鼓退卻。
獨立製片商這時仍為他們的影院繼續輸入歐洲的影片。1912年,楚柯爾購進一部由薩拉·貝恩哈特主演、梅爾康東導演的法國藝術片《伊麗莎白女王》。他為這部影片付出了兩萬美元的高價,但另一方面卻獲得了三倍的收入,因為這部影片不僅在“鎳幣戲院”上映,而且還在大劇院上映,並且透過巧妙的廣告,使人誤信將由薩拉·貝恩哈特本人親自登臺與觀眾見面。
這個成功使得美國電影擺脫了當時尚處於半巡迴放映的狀態。楚柯爾利用他的收穫和經驗,借用法國藝術影片公司“有名的演員,有名的戲劇”的口號,成立了一個新的公司,名叫“名演員公司”。他計劃每星期對日益增多的高階影院供給一部大型影片。楚柯爾僱用了導演薩爾·陶萊和E.S.鮑特,同時還僱用了許多著名的戲劇演員和優秀的電影演員(包括瑪麗·璧克馥在內)。他把影片分為三級,即由戲劇演員演出的為甲級,由優秀電影演員演出的為乙級,由普通演員演出的為丙級。但是出乎他意料之外,獲得最大成功的卻是乙級影片。因此,在“鎳幣戲院”即將結束的時候,電影明星的時代已經開始了。
1913年美國電影企業在建築影院方面投資1.25億美元,在製片方面投資5000萬美元。為了獲得這筆資金,那就必須向銀行借款。華爾街開始對獨立製片商感到興趣。托拉斯的命運,從此就被決定。最初第一流的影院網,即馬卡斯·勞烏的影院網以及由楚柯爾供給影片的“派拉蒙公司”,都是在托拉斯之外組成的。
肯尼迪以僱用百老匯演員的方法來謀對抗,但已經太遲了。所有托拉斯的公司,除了及時採取了“明星制度”的維太格拉夫公司以外,不久都陷於困難的境地。1915年,美國最高法院根據反托拉斯法,宣佈解散“電影專利”公司。實際上,最高法院只是把托拉斯已經失敗、已被消滅的事實,加以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