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難題,因為中國社會還處在急速發展和變革期,有大量的投機存在。對一個機構來說,經常要在一定的範圍之內,做出內部平衡。比如說,新東方的一個員工工資8000元,外面有機構給他15000元,你不能就此而給員工提工資。因為這樣,會出現人力資源成本上揚的局面。所以,如果這個人走了,機構不到癱瘓的程度,我寧可讓他流失掉,也不能讓他打破現有薪酬體系的平衡。
胡敏離開新東方之前俞敏洪和他談過,從個人感情上來說,他不希望胡敏離開。在2001年那場改制地震中,胡敏是他最得力的支持者。但是,從大局上來看,他也清楚地看到新東方確實已經不能為胡敏提供更大的發展空間。更何況,當時改制還沒完全結束,新東方里人事關係非常敏感,利益問題仍然困擾著這一幫曾大碗喝酒、大塊吃肉的合夥人兼昔日好友。胡敏的問題並不僅僅是因為2003年非典導致的學校收益下降,而是更深層的利益糾葛。比如,當時胡敏負責出版業務,為了均衡內部利益,新東方有一條規定,就是負責人自己不能出版自己的書。但是這一點平息了眾人的紛爭,卻也讓胡敏“很受傷”,外界流傳的“胡敏沒有話語權”的說法就是從這裡來的。
對於俞敏洪來說,他不得不放手讓胡敏離開。而胡敏也坦誠相告,自己要出去做一些事情,而且已經有了資助的人。這個時候,還沒有“競業限制”協定的出現,俞敏洪對於胡敏仍有一股惺惺相惜,即便後來“新航道”與“新東方”在生源上有競爭,俞胡兩人私交仍然在,新東方上市時,胡敏還向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