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第幾名。因為學校有體育系,還有因體育特招的學生,這些人參加比賽算成績不算名次,所以參賽的人實際跑了第幾一定要去查才知道。
有同學去檢視之後回來說,他跑了第五名,他瞪大眼睛說:“跑第五名就能吃這麼大一塊巧克力?”把手裡的巧克力一扔,嘴裡“嗚嗚”叫著又衝進了賽場……
這一次犯病比第一次要嚴重得多,學校勒令他退學。
可以說,這孩子的一輩子被應試教育給毀了。
如果學校和父母從小就關注孩子們的心理健康,讓他們除了學習之外,還能學會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人際交往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並能及時發現他們出現的心理和精神異常,及時給予幫助和治療,他們的人生可能會完全不同。
父母在望子成龍的時候,不能培養出一個只會學習的呆龍,或者是心理不健全的殘疾龍啊!
學習成績好只是在學生階段顯得比較重要,而心理健康是人一輩子生活幸福的基石。
吃飯拉鋸戰
經常有媽媽來問我孩子不好好吃飯怎麼辦?餓了吃飯,困了睡覺,這是人最基本的本能,哪有天生不愛吃飯的人呢?大家想想看,在三年自然災害期間,父母會操心孩子的吃飯問題嗎?一個老醫生曾經跟我說過,自然災害那幾年他在一個省級大醫院的內科工作,那時就沒有見過一個高血壓糖尿病患者。物質生活豐富了,人的本能反倒丟了。
所以,我對於孩子不吃飯問題的回答一般都是:“餓輕了,餓孩子一頓兩頓他就好好吃飯了。”
有病的孩子另當別論,正常的孩子不喜歡吃飯都和父母的不恰當的餵養態度和方式有關。
常見的一個問題是,家長給孩子提供了太多的零食,他吃了零食自然不餓,就不肯再去好好吃飯。這種情形只要父母狠下心來不在家裡存零食,也不給孩子零花錢,斷了零食的來源,他就會多吃飯了。
兒子三豬四歲時上過一個幼兒園,在下午四點鐘的時候給孩子吃加餐,喝點飲料吃點小食品。因為我們家裡很少有零食,平時也不給孩子喝飲料,所以三豬格外喜歡幼兒園的間食,每次都快快吃完,舉手跟老師再要一份,老師很寵愛他,他要就給,所以他吃啊喝啊,總是把小肚子吃得鼓鼓的再回家。
但是,等到我們家六點多鐘開飯的時候,他就不好好吃了,叫幾次才來不說,這個菜不好吃,那個菜不喜歡,事可多了,吃不了幾口就放下勺子說飽了。等到八點多鐘,他又會到廚房自己找東西吃。
如果是週末在家,晚飯他能吃一小碗米飯,肉啊菜啊什麼都吃,悶著頭吃得可香了。從他身上我就得出結論,零食真是吃飯的死敵。
後來我告訴幼兒園老師,四點鐘的間食不要給三豬雙份、三份,他晚上吃飯的狀態隨之改變很多。
父母在餵養孩子上常犯的另一個錯誤是不讓孩子自主吃飯,結果使孩子喪失了食慾。
朋友聚會時,每次都看到有朋友為吃飯和她女兒拉鋸。女兒吃了一會兒說吃飽了,媽媽立刻跳起來說不夠,逼著孩子再吃一盤。孩子又吃了一些,再次說吃不下去了,她媽還是說不夠:你再把這個,那個(又劃拉一些東西到孩子的盤子中)吃了,我就讓你去玩,甚至拿起筷子把食物直接塞進孩子的嘴裡。
那孩子低著頭,在大家的注視下,嘴裡如同嚼蠟一樣嚼著她媽硬塞進她嘴裡的飯菜,半天咽不下去,常常需要灌一大口飲料把嘴裡的東西順流下去,如此才能從飯桌旁脫身。
她媽一邊逼著她一邊還和我們抱怨,這孩子就是不好好吃飯,你看她瘦的!
那孩子是偏瘦,吃飯變成了如此痛苦的一件事,孩子能有食慾嗎?能不瘦嗎?
認識這個孩子的時候,她10歲,極聰慧,在小學裡是跳級生,她媽媽總是擔心她吃得不夠影響發育、影響智力,所以在吃飯上就採取了緊逼盯人的策略。聽另外一個朋友家的孩子講,這個女孩中午在學校餐廳吃飯時經常是吃了兩口就倒掉了,不知是要留下胃口晚上應付媽媽還是食慾被破壞了,沒有人逼著就吃不下去。
等到女孩上了高中,因為功課繁重,媽媽不僅逼著她多吃晚飯,還要逼她吃一頓營養豐富的夜宵才讓她睡覺。青春期內分泌旺盛,她由一個偏瘦的孩子像氣吹的一樣突然變得肥胖起來。這個時期的女孩子都開始注意身材、注意穿著打扮,就怕別人說自己胖、身材不好。女孩因為自己發胖的體態而十分自卑,性格變得內向,不願意和別人多講話,走路都是低著頭。媽媽一點都沒有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