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部分(3 / 4)

小說:三毛全集 作者:朝令夕改

惑》,描寫自己病中迷失

在《珍妮的畫像》裡的幻覺。天黑了,不敢開燈,蜷縮床角,想隱藏在黑暗裡。

“是了,我是在逃避,在逃避什麼呢?……好像在很久,以前不知道在什麼世

界裡……我有那麼一段被封鎖的記憶(中略)……在另一個世界裡,那些風啊!海

啊!那些縹渺、陰鬱的歌聲……”

“珍妮和我的關係不是病,不是病,我明白的……(中略)一次又一次我跌落

在那個虛無的世界裡,在裡面喘息、奔跑、找尋……找尋……奔跑……醒來時汗流

滿面,疲倦欲絕。”

幻覺裡,她矛盾不安,感到“失落的狂亂”、“被消失的痛苦”。而大病初癒

後,忽然心血來潮,提著畫具出外寫生,任憑母親苦心勸阻。

“我一下子哭了起來,我拚命捶著大門,發瘋似的大喊∶“不要管我,讓我去

……讓我去……討厭……討厭你們……””

這種情緒的表達,無疑是激烈縱情的。失學、病痛下的煎迫,親情的關愛也成

為心理上的負擔了。

《惑》是她成長期的作品,缺乏委婉申述的含蓄,充滿憂鬱悲傷的色彩。技巧

是生澀的,心境的成長比起一般“正常步驟”生活中的同齡女孩,都要敏感、早熟

《月河》發表在次年十九卷第六期《皇冠》,描寫一個叫林珊的女孩對感情的

執著與憧憬。男孩叫沈,僅基於那份埋藏已久的感覺,第一次見面,林珊便痴情投

注真愛。

以現今的標準衡量,《月河》的構架帶著為賦新詞強說愁的言情,不過,文中

“我不要孤獨,我不要做聰明人,我要愛,我要愛……即使愛把我毀了”的自白,

也坦然流露一個年輕人率真的熱情。

和《月河》相類的,是她同年一月發表在《中央日報》的短篇《異鄉之戀》。

異鄉之戀敘述一對陌生男女在異國相遇,他們相對坐了一日,僅有的一日,彼此卻

動心了,恐懼著分離。

“生命的本質是孤獨的”,“愛的贈送即是剎那也是永恆”,兩篇文章,表達

同一主題。

一九六六年,她已經進文化學院哲學系,一月二十九日在《徵信新聞報》發表

《極樂鳥》。

這是一篇為朋友S所寫的散文。S的自殺令她激動,歇斯底里的哭泣,胃抽痛

得打滾。

“我是天生的失敗者,你的天才尚且不是你的武器,我又拿什麼跟自己挑戰呢

?”

“我們不耐的期待再來一個春天,再來一個夏天,總以為盼望的幸運遲遲不至

,其實我們不明白,我們渴望的只不過是迴歸到第一個存在去,只不過是渴望著自

身的死亡和消融而已。”

在孤憤情緒的抒發下,《極樂鳥》急切、分明,一氣呵成。

在文化學院讀書的這一時期,她認識了法文系教授胡品清,《皇冠》與《聯副

》分別刊載了胡教授寫給Echo(她的英文名)的書簡。

胡對她的印象是∶一個令人費解的、拔俗的、談吐超現實的、奇怪的女孩,像

一個謎。一九六七年她出國後一個月,胡的《斷片三則》之一描寫她∶喜歡追求幻

影,創造悲劇美,等到幻影變為真實的時候,便開始逃避。

這是女詩人、作家,亦師亦友的看法,是否完全真確,不敢斷言。但根據Ec

ho早期發表的《惑》、《月河》、《異鄉之戀》來推論,追求幻影,創造悲劇美

是屬實的。

又由於她對繪畫的狂熱,文章中的共通點之一是不由自主的以藝術為陪襯。《

惑》中的珍妮畫像�《月河》中的沈和林珊同是愛畫人,他們的作品被陳列在一個

展覽會場�還有《異鄉之戀》,在巴黎賣畫為生的男主角,都是直間接的象徵。

風格的逐漸改變,是在《極樂鳥》之後。

一九六七年六月在《幼獅文藝》發表的短篇《安東尼。

我的安東尼》,敘述一個女孩(以“我”為第一人稱,也可能指自己。)離鄉

背井生活灸異地中,對一隻小鳥“安東尼”所產生的感情。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