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部分(2 / 4)

小說:大漠狂歌 作者:九米

、滇人,到近代的佤族、黎族、臺灣的高山族、傈傈族等,都曾有過獵頭祭的習俗。而這些木樁就是放頭用的。”

秦震聽著羽東的講解,抬起頭看向了身邊的一根木樁。這樁子很高,下面就是一根普通的木樁子深深的插在地裡,而頂端則是有一個用竹子編制的大大的漏斗形,樣子確實很奇特。

秦震看著這木樁對羽東問道“你是說這上面那些漏斗形是放頭用的?那為什麼還要把牛頭都掛在樹上呢?這木樁子就為了擺著看樣子的啊?也太糟蹋東西了!”

羽東聽後意味不明的輕笑了一聲,然後低聲說道“一點兒都不糟蹋……”說罷,他又轉身指了指那牛頭說“牛頭本來就是該掛在樹幹上的。而放在這樁子裡的頭……是人頭。所以這些樁子又稱做人頭樁。”

羽東鬼氣森森慢慢悠悠的說完了這句話,秦震卻差點兒沒從地上竄起來!一想到身邊這些木樁子頂端的漏斗裡曾幾何時放過鮮血淋漓的人頭,他就感覺渾身不自在!整個人都不對勁了!心裡也暗罵羽東,這個該死的!說話就不能一口氣兒說清楚了嗎?獵頭祭,光看著這滿樹的牛頭,誰能知道獵的是什麼頭?!當然會自然而然的以為是牛頭了!

顧傑的表情也變的有些不自然,不過仍然強裝鎮定的說“大震啊,你坐下、坐下。怎麼那麼慌張呢……沒見過人頭怎麼著?再說了,現在這上面又沒有,那不過是一段古老的故事罷了……你瞧瞧你這丟人現眼的樣兒……”

秦震也不願意跟他浪費口舌,便趕緊問羽東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羽東側過頭,看著路旁那些一眼望不到頭的木樁子,緩緩說道“這說起來就話長了……”

第二十五章 獵頭祭

根據羽東的敘述,秦震和顧傑也瞭解到了一段悠遠神秘的歷史。

要說起獵頭祭的由來,無論是‘創始人’還是‘終結者’,那兩個男人都是被世人傳頌千古的名人。

先說獵頭祭的開始。每一個古老民俗的由來都會有千百種不同版本的源頭,但是說到獵頭祭谷,恐怕最多的一個起因便是那‘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七擒七縱了孟獲的諸葛孔明。

這位無所不能、經天緯地、多智近乎妖的丞相,為了‘搞好’西南少數民族的關係,當年幾乎走遍了雲嶺大地。

當他到了西盟,看到當地原始居民人多勢眾,又英勇善戰的時候,他就意識到了這是一個不太妙的局面。

後來,他了解到了,這裡的居民原本都是壩區民族,後來因為太友善、不好戰等原因,戰敗逃到了這深山裡。但是他們熟悉的種糧技術在山裡卻發揮不了作用。水稻是進不了深山的,迫於生計,沒有辦法,他們只好千方百計的去尋找種植旱谷的方法。

一心平定蠻夷的孔明在得知了此事之後,就扮成了懂的種旱谷的商人,到處去賣煮熟了的稻穀。那必然是不可能種出來東西的。

之後孔明又對當地人說:我們之所以有白白的米,結實的衣服,風調雨順,完全是靠祭祀。一般的祭祀還不行,是要用砍人頭來祭祀天神的!這樣才有誠意。

起初山民們也不太相信。於是孔明就給了他們煮熟的稻穀。等到第二年,大家餓的實在沒辦法了,就開始嘗試了獵頭祭。然而這一次,丞相給的卻是真正的谷種。當年穀子就長出來了,而且還是從沒有過的大豐收!

從此,這些原始族人們就對獵頭祭深信不疑了。他們開始了互相砍人頭的方式來祭祀,祈求五穀豐登、風調雨順。而這些深深插在地裡的人頭樁,上面那個漏斗形竹筐,便是用來擺放人頭的地方。

那位尊貴、睿智、鞠躬盡瘁,在雲南等同於傳說的孔明,在這一點上,卻是個十足的陰險政客。

正可謂,一將功成萬骨枯。若是沒有砍頭祭谷,又怎麼能削弱當地民族的實力?不削弱實力,又怎麼能從而征服西南蠻夷呢?每一個功成千古、流芳百世的名字背後,都必定會有一座用累累白骨堆砌而成的奠基臺。

而且要是說起那獵頭祭的過程,就更讓人不寒而慄了!

獵頭祭整個祭祀儀式至少要用半個月左右的時間才能完成。在舉行儀式之前,會先有巫師殺雞、看卦、定砍頭的方向,之後就可以選個‘良辰吉日’去獵頭了。

臨行前,他們會殺牲煮酒,進行宣誓。誓詞的內容大致就是……為了牛奶、為了麵包、為了脫離貧困邁上勤勞致富的新道路,不怕死亡、不怕犧牲、排除萬難、爭取勝利吧……

姑妄言之姑妄聽之,反正大致是這麼個意思吧。在這之後,戰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