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3 / 4)

DG在內的多家風險投資商的強力支援下,框架媒介半年之內整合了全國十餘家公司,佔據了中國主要城市90%以上的電梯平面媒體資源,廣告客戶包括國內外300餘家知名品牌。財務報表顯示,新的框架公司年利潤增長了將近10倍,已經做到了1000多萬美元,而且未來的增長速度可能更快。在IDG指導下,框架媒介董事長譚智給江南春開出的收購定價標準是:年利潤的11倍。江南春陷入談判的困境。但譚智很從容,因為除此之外,他至少還有兩條路可走:賣給聚眾傳媒,或者獨立上市。

事實上,譚智在併購方面遠比江南春老練,他在給分眾傳媒丟擲橄欖枝的時候,也向分眾傳媒最大的競爭對手聚眾傳媒送去了邀請函,然後在家裡擺一臺傳真機,等著看兩家巨頭的談判條件。他明白,以框架媒介現在的規模,在戶外廣告尤其是樓宇廣告市場上,與分眾傳媒、聚眾傳媒已經構成了“三分天下”的局面。“分眾”“聚眾”兩家名稱相反業務相同的公司,正在展開日趨激烈的競爭,框架“易幟”倒向誰,誰就將獲得這場“戰爭”的勝利。

當江南春對“框架媒介”這樣一個陌生的名字開出1�83億美元的價格時,所有人都瞠目結舌。而且當時框架媒介的要求是,獨立運營。分眾傳媒內部出現了不少反對的聲音,但江南春力排眾議,咬牙吞下了自己猶豫和短視的苦果。他知道,如果這次再不把握住機會,恐怕就會犯相同錯誤。江南春總結自己第一次踏空的原因是“當初對對方的評價不夠客觀,比較情緒化,併購的基礎過於看重價格而沒看到未來的增值空間”。

按照譚智的初衷是想賣給未上市的聚眾傳媒,佔較大比例股份。如果不成功,再去和剛上市的分眾傳媒談。2005年9月2日晚上10點,江南春的意向書來了,而聚眾傳媒的報價三天以後才到。最終框架媒介併入分眾傳媒,戶外廣告行業的天平倒向了分眾傳媒一邊,江南春把握了主動權。遲到3天的聚眾傳媒則失去了一統天下的機會。

儘管江南春事後抱怨:如果不是框架媒介整合這些公司,他能以1/10的價格把這些公司全買下來。不過,他也知道,這筆交易對於分眾傳媒來說,其意義遠遠超出1�83億美元這個數字。分眾傳媒不僅獲得一塊有巨大增值潛力的“黃金地盤”,而且獲得了行業內的戰略優勢,把本在同一條起跑線上的聚眾傳媒甩得遠遠的。現在看來,收購框架媒介的成功,就是分眾傳媒的赤壁之戰,所不同的是,曹操輸了,江南春贏了。

收購框架媒介對江南春本人來說也是意義非凡的,這讓他清楚地看到了整合的價值,同時這也是江南春第一次出手的大規模收購,使他明白了資本的力量就是為價值服務。收購框架媒介,有些人說江南春虧了,但事實上他是最大的一個贏家,後來這起收購被證實是正確的,即使從經濟利益的角度來看也很划算,因為併入分眾傳媒的當年,框架媒介超額完成了贏利,使11倍的收購價轉化為7�5倍的合理價格。此外,還有一點不容忽視,分眾傳媒得到了譚智。精通整合操盤的譚智,成了江南春日後收購時最重要的助手,現在則成為分眾傳媒的掌門人。這種智力財富也是很難用價格來衡量的。

2007年2月,分眾傳媒再次出手,以3億美元收購好耶廣告,在業內引發了更多爭議,但江南春面對媒體的時候很平靜。他坦言在收購框架、聚眾之後已經過了自己的“心理關口”,自己學會了如何正確判斷一個公司的價值。

收購好耶,讓分眾從定位和發展方向上發生了重大改變,開啟了更大的想象空間,它是對全域性的重新改造。它在數字化媒體格局中如何聯動各個板塊,有怎樣的價值,我看得一清二楚。回過頭來看,3億美元重要嗎?不重要。

從因價格而猶豫“踩空”,到發出“3億美元不重要”的感慨,可見,價格在江南春的眼裡已經成為了一個數字,他真正關心的是價值。

江南春開啟了廣告行業的想象力,讓整合成為中國廣告業獲得巨大發展的主流,讓蠢蠢欲動的外資巨擘不敢小覷。從最初的教育樓宇廣告市場,到現在著手教育中國廣告行業,江南春在中國廣告業不斷書寫傳奇。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第7章 併購法則(2)

每一次併購,至少有90%的把握我才去做

“謹慎”據說是江南春最喜歡拿來詬病自己的詞彙,他曾在普魯斯特問卷裡表示痛恨自己“過度謹慎,很少有孤注一擲的膽量”。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看到,他也在逐漸改變對自己這種“過度謹慎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