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字四個字的蹦話。
李釗看完了萬寧的信,準備給萬寧回信,他從房間裡摸出堂祖母送他的文房四寶,叫桑梓給他在一旁磨墨,醞釀了半天,開始落筆。
“呃……桑梓,給人寫信,抬頭寫什麼?”
仙主你好?仙主吉祥?
“奴婢不識字,哪裡知道寫信該怎麼抬頭喲!”桑梓擺著手說道,“這個您應該問銳少爺或者銘少爺,或者問府裡的先生啊!”
“那還是算了吧。”李釗覺得連信的抬頭都不會寫實在太丟人,他情願自己琢磨。
李釗拿著萬寧的信看了半天,終於抬筆寫下:
“仙主:行走如意。”
他真是天資過人!起居安吉對行走如意!
多麼工整!
李釗接著把想要說的話都寫了下來,並對萬寧府上的鮮花餡餅表現出了十分的垂涎。
他也寫了昨日廚房做的點心“韭菜盒子”十分美味,只是吃完要喝茶漱口等瑣事。
兩孩子在吃喝上表現出了驚人的一致以及執著的追求,探討出各種蔬菜和花草結合的辦法,並表示下次有機會一定要在一起試驗一下。
他洋洋灑灑寫了四五張紙,倒不是內容多,而是因為他的字寫的大,還有錯字糊成團的時候,所以不多的內容倒成了五張紙來。
李釗看看萬寧的信,再看看自己的信……
看看萬寧的字,再看看自己“粗壯”的字跡……
他默默地又拿出幾張信紙,展了開來。
他的字還是母親手把手教的呢,他還以為寫的極好,結果不但不如銘弟,甚至連萬寧一個小姑娘都不如。
他認真的一筆一劃謄好新的信,左右檢查一遍沒有任何錯漏,這才塞進信封裡,準備去拿給堂兄。
若沒有意外,堂兄放假的時候都是在北園裡過的。現在銘弟弟也搬去了北園,他要送信,肯定要去持雲院一趟的。
正好,他也做了個決定,想要和堂祖母說一說。
顧卿此刻卻不在北園,而是在外廳接待外客。
行知書院的陳軼帶著幾位書坊的主人和刻書鋪的負責人來拜訪邱老太君,想要獲得刊刻《三國演義》發行的權利。
此事本來應該是李茂過問的,但李茂部裡事忙,聽了他們的請求以後,直接讓陳軼去府裡找老太太。他家的《三國演義》是老太太背誦出來的,又是他父親的著作,老太太說能印就印,說不能印就不印。
所以陳軼的拜帖就發到了邱老太君的手上。
《三國演義》這本書在京城裡獲得了極大的轟動,但由於都是手抄,流傳不廣,只有一些學子和信國公府交好的人家有上幾卷。但隨著今科進士還鄉或去外地任職,這《三國演義》終於在各地開始有了蹤跡。
大楚之前,所有書籍都由官方刊刻修撰,自尹朝出現雕版以來,國子監開始出現集賢院,專門負責印發書籍。
胡人肆掠中原以後,國子監裡所存的書版全部被毀,國子監裡的博士和學士們為了不讓這些書從此消失在胡人的手裡,冒著極大的危險,耗盡精力將許多書默了出來,又秘密送到地方上有膽量的書坊裡重新刊刻成書,這才沒讓許多著作毀於一旦。
大楚立國,這些書坊紛紛把以前替國子監博士們儲存的刻版和書籍拿了出來,重新填補國子監的集賢院。先皇為了表彰這些書坊當年的義舉,對這些私人的書局、書坊、刻書鋪十分優待,又大力支援民間書籍的傳播,徹底打破了世族和官方才有大量藏書的歷史。
正因為前朝書籍損失太大,信國公府的“微霜堂”才能那麼受到文人士族的追捧,而後來開放了私人書局,李茂才能斥資購買大量書籍繼續填充微霜堂的藏書。
由於當年胡人征戰中原之時,江南地區受損失最小,所以當年僅剩的大部分刻書鋪都集中在吳州的錢塘地區。
而那裡,正是江家的大本營。
沒人知道《三國演義》這樣的奇書為什麼皇帝不下令國子監的集賢院刊刻成書,而是隻放任手抄本流傳。但皇帝同樣也沒有禁止此書流行,甚至有許多大臣都證實曾在皇帝書房的桌子上看過這本書,那麼說明這書在皇帝眼裡是沒什麼問題的。
這樣一本還沒流傳開來、國子監也沒有刊刻的奇書,又牽扯到如今大楚的公府勳貴,其中蘊藏的商機,頓時讓書商們紛紛上京尋找活動的門路。
李茂平日裡深居簡出,對各種社交活動雖然熱衷,但卻很少和商人打交道。這些書商沒辦法直接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