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4 / 4)

“不可預測效應”(參見沈孝宙:《轉基因之爭》,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8。)

被植入外來基因的物種,表現出人類希望它表現的品質,這就達到了“預期效應”,但也有可能表現出意外的品質,或者喪失了原有的品質,這就被科學家們成為“不可預測效應”,“不可預測效應”有可能有利,也可能有害。例如,一種芥末,因為轉入了耐除草劑基因,其受精能力意外提高了20多倍。但也有讓人不那麼高興的“不可預測效應”:某種轉基因油菜,胡蘿蔔素含量提高了,維生素E卻降低了;某種轉基因水稻,谷蛋白降低了,醇溶谷蛋白卻增加了,可能導致食用過敏;增加胡蘿蔔素的金水稻,葉黃素也意外地隨之累積了……

當形形色色的轉基因生物在食物鏈中出現,我們可以預測它們在我們的消化道中會發生什麼相互作用,導致什麼後果嗎?生物公司們願意耗時耗力斥巨資做這件事情嗎?各國監管部門願意做這樣的分析嗎?有足夠的財力去做嗎?現有的分析手段能做到嗎?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毫無危害還是風險尚存?(9)

也許,臨床試驗是一個解決“不可預測效應”的簡單方案?

轉基因食品為何不做人體試驗?

從藥品說起。

我們都知道,所有的新藥都是經過臨床試驗之後才上市的,那麼為什麼要進行臨床試驗,不經過臨床試驗的藥品不能上市呢?

先讓我們來看新藥研究過程中的兩個“小故事”:

在20世紀70年代以前,新藥上市要比今天容易得多,在那個時候新藥一般只要能透過實驗室裡對動物的安全評價,就能夠廣泛用於臨床。

1938年,美國的一家公司考慮到有多年臨床經驗且療效很好的磺胺藥片不易讓兒童服用,就在磺胺中加入了一種溶劑(現在我們常用於汽車防凍液中的一�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