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知識,學生還整天下農場勞動,學校應該給學生髮
工資才對(亦即學費為負數)。赤腳醫生聽起來浪漫,但醫療水平就是另一回事了,跟今天農民自己去藥店買藥自治幾乎沒什麼區別。從
這個意義上講,現在農民不僅可以在當地就醫,也可透過高速公路和鐵路到城市就醫,費用是增長很多,但另一方面,就醫的選擇空間也
多了,這說明福利提高了。—我不是說現在的醫療服務結構、教育設施結構已經合理,或說對農民公平了,遠非如此。過去50多年裡,
在教育和醫療投入方面,從來就是歧視農村,甚至以農村養城市。所以,每次讓農村獲得資源和收入的機會向著本該有的國民待遇靠攏一
點,農民的福利就能增長很多。
受益於改革開放,到今天,雖然農民真實收入在過去二十幾年增長了許多,但農民的生活還非常苦。不過,如果我們假設一下,
設想自洋務運動開始,中國的改革開放程序沒有受到諸如戰亂等的被迫中斷,而是一直像過去二十幾年那樣讓資本全球化的力量主導中國
,那麼農民的生活條件今天會如何?那些戰亂等多次中斷了農民改善生活的程序,戶籍制度、就業身份歧視、教育身份歧視、制度化的城
鄉歧視與地區歧視等制約了農民發展的機會,進一步改革開放才是解放農民的途徑。
認識資本全球化、制度同質化的好處
從表面看,好像過去二十幾年的“改革開放”、市場化發展只是讓少數人受益。但實際上,在中國創造出像施正榮這樣的億萬富
翁的同時,他們的財富創造過程也是給更多大眾創造就業機會、收入機會的過程,透過價值鏈、產業鏈上的一環一環,將財富和收入傳送
到社會的方方面面。這就是過去二十幾年里社會底層的真實收入也增長了許多倍的原因。
雖然因為可以花錢的專案和內容比乾隆時期、民國時期、“文革”時期都多了,讓我們總感覺錢不夠,總還有更多生活內容需要
錢,但有這麼多新選擇、新生活內容,這本身也證明了資本全球化的奇蹟,生活更好了,在追求更高境界,這本身就是進步。人生除了溫
飽之外,還有更多、更新、更廣闊的物質和非物質的生活體驗。恰恰是由於這些前所未有的物質和非物質的人生體驗,不只是施正榮,而
且還有我們中間的許許多多人,比乾隆皇帝過得更有意義。
歷史與財富
從世界變遷談中國的崛起①(1)
小時候,我們常說:“長大了我要去看世界!”有幸的是,隨著1978年的改革開放,那種願望真的實現了,我們看到了花花
世界,看到了高樓大廈。可是,在那表面花花世界的背後到底有什麼?到底是什麼東西在支撐著今天的世界?這些問題可以按我們習慣的
意識形態去理解,也可以完全換個角度去理解。但不管怎樣,一些基本的事實是不會變的,比如,從民族情結層面看,過去二十幾年的改
革開放使中國一下子崛起,說明我們中華民族有多麼偉大。可是,改革開放在中國近代史上並不是第一次,晚清洋務運動、國民政府都曾
經持續嘗試過改革開放,但那兩次除了為我們今天正在經歷的改革開放打下基礎之外,每次都不成功。為什麼?或許,我們會很快下結論
說,是因為那時候制度腐敗、政府腐敗無能,等等。這類一般性的指責可能都對,對這些我們在這裡暫且不談。但有意思的是,中國這二
十幾年的成功恰恰是發生在走出計劃經濟體制框框的過程中,而且是每當離計劃經濟、行政管制遠一點,經濟發展就更快一點。這就奇怪
了,同樣是要走出當時的舊制度框框,但晚清的改革開放沒成功,國民政府的改革開放也沒成功,而最近二十幾年的卻恰恰成功,況且這
種成功是發生在整個中國社會的傳統道德、誠信與社會結構都遭受重大變遷之後。那麼,到底如何解釋這些現象?是不是我們今天所處的
世界真的與以前不同?今天的世界到底是什麼世界?難道今天的中國人就真的比歷史上的中國人更聰明嗎?
說到這裡,不由得讓我聯想到炒得沸沸揚揚的“仰融訴遼寧省政府”一案(以下簡稱“仰融案”)。在透過國內法院訴訟無果之
後,仰融以美國永久居民(綠卡)的身份及其妻子以美國公民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