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1 / 4)

小說:李嘉誠全傳 作者:指環王

從股權分配上,可見李嘉誠旨在促成這件事,而無意獲取權益。

借殼上市,對榮公子、李超人還只是小試牛刀。收購恆昌行,方可稱大展拳腳。

恆昌行的正身是恆昌企業有限公司,創辦人之一是前恒生銀行董事長何善衡。何善衡年事已高,後代又無意克紹箕裘,故萌生出售之意。

若無此傳言,市場無人敢覬覦恆昌。恆昌整個集團資產淨值高達82。73億港元,經營狀況良好,3大股東擁有絕對的控股權(何善衡30%,梁球琚25%,何添15%,共計65%)——外強無任何可乘之機。恆昌行創立於1946年,歷史悠久,信譽卓著,業務範圍廣,是華資第一大貿易行。

1991年5月,鄭裕彤家族的周大福公司、恒生銀行首任已故主席林炳炎家族、中漆主席徐展堂等成立備貽公司,提出254港元/股的價格向恆昌全面收購,涉及資金56億港元。

榮智健、李嘉誠也在緊鑼密鼓策劃收購,暫且按兵不動,秘而不宣。

備貽公司出師不利。據市場披露的訊息,備貽的3大股東已事先做出三分恆昌的瓜分計劃:

鄭裕彤得恆昌物業,林氏家族得恆昌汽車代理權(代理日本本田、日產、五十鈴及美國通用汽車經銷權),徐展堂則取恆昌的糧油代理等業務。

備貽想獲成功,非得恆昌大股東支援不可。大股東首先就不滿買方的“拆骨”企圖,不待進入價格談判,就關閉幕後洽商的後門。

以中泰為核心的新財團,立即加入收購角逐。新財團Great Style公司共有9名股東組成,前6大股東是:榮智健任主席的中泰佔35%,李嘉誠佔19%,周大福佔18%(鄭裕彤倒戈加盟),百富勤佔8%,郭鶴年的嘉裡公司佔7%,榮智健個人佔6%。

1991年8月初,Great Style向恆昌提出收購建議,作價336元/股(高出備貽82元),涉及資金69。4億港元。經一個月的洽商,雙方於9月3日達成收購協議。至9月22日,本港收購史上最大的一宗交易,為榮智健、李嘉誠等合組的財團完成。

中泰控得這間貿易巨人,遂成為香港股市的龐然大物,市值至1992年年初膨脹到87億港元。

香港股市,一直視中資股為無物,此番,不得不刮目相看。

1992年1月,中泰宣佈第三次集資計劃,配售11。68億新股,集資25億港元,用以收購未有的恆昌64%股權。榮智健突然向其他股東全面收購,市場議論紛紛,有人說榮過橋抽板,有人說事先與李嘉誠等透過氣。

李嘉誠很爽快接受榮智健的收購條件,所持恆昌股作價15億港元,售予榮智健。恆昌一役,李嘉誠名利雙收,既贏得幫襯榮公子的好名聲,又獲得實惠—售股盈利2。3億港元。

榮智健完成全面收購後,中泰不僅有紅籌股(中資股與國企股的統稱),還於1993年上半年進入藍籌股(恒生指數成分股,由33種上市公司股票編算恒指,均為各類上市公司的代表股票)。

李嘉誠與榮智健聯手合作,成為股市佳話。也有人提出疑問,他們未必是合作得十分愉快,不可能會有下一次合作。

從1990年年初,李嘉誠輔佐中信收購泰富起,香港中資與內地國企,紛紛扯超人衫尾,欲借超人之力購殼上市,合組聯營公司,利用雙方的優勢,在香港和內地同時拓展業務。

李嘉誠選擇了首鋼為合作伙伴。

首都鋼鐵企業總公司,是中國特大型四大鋼鐵基地之一,職工數27萬人。經營多元化,包括鋼鐵、採礦、電子、建築、航運、金融等18個行業;在國內擁有百多家大中型工廠和70家聯營公司;在海外擁有獨資、合資企業18家。

李嘉誠選擇首鋼,還有一個機遇因素。

香港有一家“東榮鋼鐵”上市公司。該公司業務以經銷鋼鐵為主,1990年,光鋼筋一項就進口33萬噸,佔本港同年市場的1/3。東榮為李明治的聯合系集團所控。李明治是香港股市著名的魔術師,不停地將全系各上市公司的股份倒來倒去,據說買家賣家都是他一人,害得小股東叫苦連天,不知所措。

李明治涉嫌觸犯證券條例,招致證監會等機構的大調查,如證據成立,李明治及其聯合系集團將會受到嚴厲的處罰。在這種情況下,李明治走為上策,有意將旗下上市公司作殼出售。

東榮鋼鐵與首鋼的入港發展方向相吻合,它既可消化首鋼的鋼鐵,還可將部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