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2 / 4)

打起十二萬分小心應對文帝看似漫不經心的掌控。眾臣阿諛奉承,他春風得意之際,抑不住心底的一絲恨意。他知道,高坐在金鑾殿上的那個人正帶著恬淡的微笑,看小丑似地瞧著他們。他知道,他只是一得力工具,這天下,還是他三哥劉義隆的。

內廷總管劉溫小心瞧著文帝的面色,“陛下,彭城王還在殿外後著……”

文帝喝下最後一口藥,他輕哼一聲,旁邊的小太監連忙遞上了漱口的梅香茶,要過了好一陣子,才聽到文帝說,“他要等……咳咳……便等吧。”劉溫會意,摒退左右,放下帷帳出來,對苦侯於寒風中的劉義康道,“王爺,我已代您通傳了。皇上剛服了藥,昏昏沉沉地也不知聽沒聽進去,您看……再等等?”

劉義康一陣失望,又莫名其妙有些竊喜,便問,“公公,皇上近些天來不是大好了?”

劉溫嘆口氣,看看他,又是一聲:“唉!”劉義康便心想,這人在宮裡待久了都成了精,一個字不說,他還得謝謝他。

出了宮,領軍將軍劉湛湊上來,“王爺,事情怎樣了?”

他搖搖頭,卻掩不住欣喜,“這天兒冷,嘿,嘿!”

北朝,帝都平城。

寒冬酷烈其外,卻色厲內荏地壓不住春悄悄走近的腳步。皇帝則執意要用鐵蹄踏得雪融冰消,開始調動大軍準備要討伐南朝劉宋,除了平涼方回的精銳王師,還有常山趙郡一帶丁零族人,幷州的胡人,關中的氐人、羌人等,共整合軍隊60萬之眾。

如今北魏國力正盛,士氣高漲,實是攻南的良機,眾大臣也紛紛贊成。唯有木蘭沉吟不語,心下轉過百千個念頭。

她當日替父從軍,遠征柔然,為的是安定邊疆;之後抵抗南朝外侮,衝的是保家衛國;至其後斡旋於袁紇、突厥,謀的是北地邊民今後十數年的安定;對徵滅燕、涼兩國,是大勢所趨的順應。況且北方一統後,在拓跋燾的治理下,各族人民的生活趨於穩定,更勝從前,讓她這個歷史的參與者,心底也油然一絲欣慰。

可是遠征南朝……那宋文帝雖北伐之意屢屢不絕,畢竟也是一代明主,聽說那南地士民豐殷,凡百戶之鄉皆有市邑,倒是百年來難得一見的清平盛世。若戰事驟起,這一切平安富庶,將會毀於無形,苦的還是萬千百姓。況且,後世的記憶告訴她,這場南攻,註定與劉宋兩年前的北伐一樣無功而返。任他怎樣自信,總拗不過歷史的必然,數百年隔江相峙的南北朝大分裂,不是終結在他拓跋燾手裡。

這番話她自然不能與他明說,心中暗自煩惱。李亮旁觀者清,勸道:“木蘭,不如對他和盤托出……”指她奇異的身份來歷。

她慢慢搖頭,輕輕道,“我怕自己有一天還是要離開,他還是不知道的好。”

她以將軍身份留在朝中畢竟只是一時,等申屠嘉有了訊息……唉,也不知遠入南朝的他怎樣了。

李亮凝視她,“木蘭,你有事瞞著我。”

她的笑又幹又澀,但很堅持,“嘉去南朝尋找師門重寶明光玉了。如若我猜的沒錯,它就是那個開啟時空之門的光電球。”

他整個人仿若被木棒當頭一擊,愣住了,“木蘭,你……”要回去?心裡這三個字,竟無論如何也說不出口。

她點點頭,一顆心隱隱絞痛,嘴中沒來由地發苦,但仍清晰地回答,“我……已經完成這個時代‘花木蘭’的使命,該回去了。”

他一句“木蘭,別走”已到了嘴邊,只霍然背過身去,一掌重重擊在柱上。這一掌那樣大力,餘波震盪不絕,直順著木石延傳,她站在那裡也感覺的到。

木蘭心下是愧,是疚,是萬千個對不起。她在想,自己太自私,為了佛狸留下來,卻忽略李亮。也許是時候離去,他們會忘了她,也許忘掉不容易,但早早晚晚。

皇帝卻只以為木蘭在鬧彆扭,他胸中憐愛之心大盛,這般的日理萬機中,特特去哄她開心,“木蘭,除了打先鋒頭陣,別的我都可以答應你。”

他會錯了意,她轉頭凝視他,心中一動,忍不住問,“若我要你放棄南攻,你可答應?”放棄南攻,放棄帝位,他們才可能真正在一起。只她一下子不敢提的太多。

他愕然,目光在她充滿期待的臉上一掠,轉而深沉如夜,“你為了什麼?”他想起了宋使田奇,和文帝親手所繪那幅惟妙惟肖的畫像。

木蘭何等機敏,他回話前這一遲疑早昭示了心中所想,她後退幾步,“臣僭越了,陛下恕罪。”也不等他免禮,徑自就這樣離開。

她毅然決然的背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