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革命軍與北洋軍勝敗未分,臨時政府和袁世凱也不知誰最後掌權,奉天局勢又不穩,加上有與舊軍一向不和的第三混成協新軍駐紮,他們都處於查望風色的階段,誰也不敢輕舉妄動。
而第三混成協新軍,協統藍天蔚雖心向革命。而手下的標統伍祥禎、潘榘楹,卻都是北洋舊人,較難控制。
而且,在奉天的東北總督錫良雖然以正直清廉、勤政務實而著稱,但在昆明與革命軍作戰已經是身心俱疲,至東北後多次舊病復發,已難以掌握奉天局勢。原諮議局副議長袁金鎧組織成立的“奉天國民保安會”則在一些守舊軍人的支援下,興風作浪,反對東三省響應革命、宣佈獨立。
複雜,很複雜。武裝複雜,成分複雜,人心複雜,形勢複雜。
但陳文強卻有自己的想法和計劃:一方面他以財力支援奉天革命黨暗自擴充實力;一方面命令他們提高警惕,靜觀時變,不可盲目舉義,以成眾矢之的;另一方面,革命軍總參謀部已經策劃組織了一項進軍東北的備用計劃。
既然內部矛盾重重,不易著手,那就從外部施加巨力影響,使其向革命黨有利的方向發展好了。而且,臨時政府還派出了秘使,攜帶著委任狀和支票前往東北,以政府的名義對四位巡防營統領施以銀彈攻勢。勸他們認清形勢,倒向革命。
只要東北不陷入大混亂,不使日俄有藉口進行干涉,付出多大代價也是划算的。只要大局確定,再以中央名義,收拾幾個羽翼尚未豐滿的舊軍官,還不是手拿把掐。
陳文強請徐世昌來的原因有兩個。一個是希望徐世昌能出任東北三省行政長官,用他的威望來穩定東北;另一個則是把徐世昌這個北洋系的二號人物作為袁世凱的替補,在必要的時候拋開袁大頭。並使北洋軍產生的反彈降到最低程度。
儘管徐世昌唯袁世凱馬首是瞻,為之出謀畫策。竭力輔佐,但卻是一個非常明智的傢伙,與袁還保持著一定距離。而且,徐世昌並不是盲目地死忠袁世凱,他有自己的思路和想法。徐世昌與袁世凱相同的是有野心,不同的是他能加以剋制,懂得明哲保身。
“徐先生悠遊自在,要終老林下。恐怕是擔心以清臣侍新朝,招來不忠之謗吧?”陳文強看穿了徐世昌的心底,也讚賞他既有野心又有愛國熱情,便盡力勸說道:“然先生亦說過:‘人各有志。志在仙佛之鄉者多,則國弱;志為聖賢之人多,則國治;志為帝王之人多,則國亂’,可見先生的愛國之心。”
這番話撓到了徐世昌的癢處,他的目光柔和起來。徐世昌並不是耐得住寂寞,甘心終老林下之人。只不過他生性穩重。當條件基本具備時,方能放手一博,為在東三省時;風險太大太高則寧可觀望待機。而且。他絕不是那種“寧為雞頭,不為牛尾”之人。
“徐先生在東北經略有方,實為大才。”陳文強繼續說道:“日俄虎視眈眈,東北正需徐先生這樣德高望重且富有經驗之官坐鎮。先生若任職東北三省民政總長,則可謂是英雄有用武之地。只要施展才能,為國謀利,博取賢名,難道還抵不過不忠之謗?”
徐世昌心動了,準確地說。陳文強的話句句說到了心坎上,既解除顧慮。又展示了誘惑。但他還要矜持一下,並且得到更確實的保證。苦笑了一聲。徐世昌緩緩開口道:“陳先生過獎了,徐某在東北只是盡了綿薄之力,哪有什麼德高望重之說,更不敢效諸葛赴江東舌戰群儒。”
陳文強微微一笑,說道:“徐先生大才,臨時政府豈能讓您甘冒大險?事情早已安排妥當,徐先生赴任,不僅有精兵強將保護,更有充裕資金可用。如果徐先生對安排不滿,到時反悔也來得及。”
徐世昌有些驚訝地看了陳文強一眼,心中約略明白為何臨時政府會讓陳文強來縱橫捭闔,光這察顏觀色、見微知著的本事,就足以勝任了。
“只是——”徐世昌猶豫了一下,還是為老友袁世凱說了話,“袁項城或有缺點,可人無完人,金無足赤,陳先生還是不要苛責過甚,還是放遠眼光,使國家儘快安定為要。”
“這是自然。”陳文強點了點頭,說道:“和談不可輕言破裂,這亦是臨時政府與我的希望。但結果如何,還要看袁世凱能做到何種程度。我知徐先生與袁世凱的私人關係,但私不廢公,我也並沒有向徐先生隱瞞什麼。甚至徐先生至津,想與袁世凱見面商談,也是先生的自由。”
徐世昌遲疑著,思索了一會兒,搖了搖頭,說道:“徐某還是不與他見面了。陳先生以誠相待,我豈能再洩密於外?此乃不義,不可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