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想、理想、信仰,在那個大變革的時代是不可或缺的,正是有它們的存在,才激勵著無數憂國憂民的革命志士前仆後繼,殞身而不恤。
但革命道路是不同的,思想理論也各異,要想使更多的人聚集到復興會的大旗下,就要取得成績,用實際的勝利來證明自身的正確,用強大的實力來顯示革命成功的光明前景。
所以,一方面武裝鬥爭要進行,這是最吸引人心、鼓舞士氣的手段;另一方面,則是經濟的發展、資金的積累,幹革命沒錢不行,革命者也是要吃飯,要生活的。而且,後一方面應該是穩定的、可持續的,不能是搞夠鈔票就幹,沒錢了就散。
修築粵漢鐵路也是類似的情形,陳文強有啟動資金只是第一步,而沒有持續不斷的投入,卻只能成為爛尾工程。
依照蘆漢鐵路每公里三萬五千兩銀子的造價,要修成粵漢鐵路便需要至少四千萬兩銀子,甚至更多。這個時候就看出銀行的重要性了,如果沒有中僑合資銀行,陳文強是不敢接手這個巨大工程的。
而中僑合資銀行的業務一直是穩健發展的策略,發行鈔票的數量也很保守。雖然因為陳文強的交際和運作,以及甬商本身的人脈和影響,鈔票已經在上海、江蘇、廣東等一些沿海、沿江城市進行流通,但一九零五年的發行額卻只有五十萬。
顯然。這個數額與陳文強所希望的差之太遠,不能夠支撐起修築鐵路的資金供給。因此,借外債不僅勢在必行。且是唯一的辦法。但銀行必須支援陳文強,為其提供啟動資金,並在以後充當借外債的擔保方。
“張香帥既然答應用官庫銀子換鈔票,在兩湖地區建立分行,並且發行五百萬的鈔票應該是可以的。”
“一千萬也未嘗不可。如果能使銀行發行的鈔票在兩湖成為官、民認可的流通貨幣,獲得的利益將是巨大的。為此,由總行及各分行調運準備金也在所不惜。”
“風險也要考慮。張香帥能坐鎮兩湖多久。萬一離任,咱們把攤子鋪開了。卻沒有了官方支援,恐怕會有麻煩。”
“貨幣的信用是靠實力保證的,現在是以鈔換銀,咱們佔了天大的便宜。即便日後張香帥離任,只要不濫發鈔票,信用依然保持,受到的影響也不會太大,完全在可承受之列。而鈔票能在兩湖大量流通,這可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是銀行業務大規模拓展的良機。”
“江蘇、廣東,再加上兩湖,銀行發展到這個程度才叫銀行。而不是換個名字的錢莊。文強以一己之力,使銀行得到了在廣東、兩湖拓展業務的機會,又得到了官銀換鈔票這樣的優惠條件。你們還瞻前顧後,真是不可理喻。如果全力支援文強修築粵漢鐵路的決議不能透過,那我將建議寧波股東從銀行撤資,相信南洋僑資也會選擇文強,這樣的資金實力重建一家銀行又有何難?”
“是啊,文強在外奔波忙碌。為銀行的發展立下汗馬功勞,讓大家都發財。現在需要銀行的支援。所投資的又是中外矚目的大工程,若干成了,銀行的實力和名聲將會與國際銀行比肩,這樣的好處你們看不到嗎?風險,幹什麼沒有見風險?關鍵是衡量風險與收益孰大孰小,你們覺得有張香帥支援,有官銀支撐,這個大工程還不值得投資參與嗎?”
…………..
虞洽卿和張榕軒的表態是決定性的,一個代表甬商集團,一個代表南洋僑商,恰恰是中僑合資銀行最大的兩個支柱。
拋開陳文強在兩湖所爭取到的優惠,投資鐵路雖然數額龐大、收益期較長,但在穩妥上並不比商業差多少。何況陳文強已經與虞洽卿和張榕軒私下商談過,取得了共識。
虞洽卿不僅覺得此項投資能有收益,銀行業務能迅速拓展,更有陳文強所答應的在“會審案”中的大力支援。說到底,他是一個很有野心的人。藉助此次華夷相爭事件,如果能以勝利的結局收場,虞洽卿聲望大增,便準備向租界工部局提請增設華人董事,使個人地位上升到一個新的層次。
張榕軒的目的則相對單純一些,希望能使自己家族所開設的日裡銀行能把業務或投資從南洋分流轉向國內,另外便是出於華僑對祖國的一往情深。
對於中僑銀行的決定,陳文強並不意外,他當然還有備用的方案,只是還未談成,不好洩露。甚至,他也有與張氏兄弟聯手,以張之洞所承諾的官銀為準備金,重建一家更能如臂使指的銀行的想法。
但最終他還是打消了這個想法。雖然一家自己說得算的銀行會更方便快捷,但要建立起信用和影響並不是一朝一夕。而他的資金有著或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