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我馬上就去傳令。”親信領命,轉身飛奔而去。
…………..
戰場廝殺,排兵佈陣,這不是陳文強的長處,甚至可以說他是一個菜鳥。但他有自知之明,帶著幫手呢!
俗話說:龍多旱,人多亂。幫手多了,也是個問題。周華和陳春,同是廣東南海人,同是南洋華僑,又同是吳祿貞短訓教匯出來的未來的軍官苗子,卻在伏擊的佈置上產生了意見分歧,爭執不下。
說起來,兩人的學習時日尚短,又欠缺實戰經驗,排兵佈陣過於死板,過於書本化,這連陳文強也聽出了端倪。
作為最高指揮官,你可能並不一定是謀略最高、兵法最好的,但有一個關鍵,你必須是有分析和判斷能力的。這就是參謀部制度的優點,集體智慧可能得出的並不是最好的辦法,但也不太可能是最壞的。
“好,好,你倆不要爭,不要吵。”陳文強看著地勢,想著兩人的觀點,決定綜合一下,只要打勝就行了,非要完美得象拍電影,那就不現實了,“埋伏呢,還是兩面,由徐青山、李家俊的人馬來承擔;正面呢,我帶著兩位黃將軍擔任阻擊;至於後路,就不要管了。到時候能追就追,估計也跑不了幾個。”
“咱們的兵力數倍於敵,全殲是沒有問題的。”周華還強調著自己的觀點,“要不給我十幾個人,我負責堵截敵人的退路。”
“打仗不能光看人數多少。”陳春非要和周華抬槓,發表著相反的意見,“咱們這些人馬,都沒經歷過戰陣,就連實彈射擊都很少。仗打起來,手不哆嗦,能把槍放響,就不錯了。”
“巡防營又是什麼精兵強將?”周華振振有詞地辯道:“四下包圍,一陣亂槍還不打得他們失魂喪膽,舉手投降?”
“好了,不要爭,不要吵。”陳文強有些頭大,再次分析判斷,指著周華說道:“給你三十人,如果敵人逃竄,你就堵截。可一定要藏好了,莫要讓敵人先發現了你們,不往伏擊圈裡鑽了。”
“小勝——”陳文強又叫著阿貓的化名,指點著說道:“你倆從那邊繞過山坡,在那個制高點尋找陣位,負責狙擊逃竄的敵人。對了,先打哪個,後打哪個,不用我再說了吧?”
“先打官兒,後打兵,誰咋噓得厲害,就先幹掉誰。”阿貓說得極是順溜。
“好,去吧!”陳文強笑著點了點頭,再多些實戰鍛鍊,阿貓就真的成長起來了。何況他手裡還拿著經過無數次改造調整才裝上了四倍瞄準鏡的準專業狙擊步槍。
要說安裝瞄準鏡,那可不是用破布條胡亂纏綁就可以的。精密的測量、固定,反覆的實彈測試,反覆的微調,在沒有具體的規範和標準,以及相應的生產製造機械時,完全是摸索著憑手工鑽、削、銑,才搞出了這麼一枝。當然,有了一就會有二,德國技師和中國技工在總結出經驗和資料後,再改造起來就會容易、輕鬆得多了。
一下子調走三十人,陳文強覺得正面阻擊的人馬似乎有些薄弱,便指揮著士兵們用石頭、樹枝把大路堵塞起來,他則找好狙擊陣位,準備親自出手,幹掉幾個清兵的軍官。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