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四萬萬同胞之國民,與一切阻擋我們獲取自由、獨立、平等的反動派馳騁於槍林彈雨之中,流血犧牲而不恤;洗中國幾百年之歷史汙點,使中國之名譽凌空飛揚,革命大旗已高標於雲霄,自由鍾已哄鳴於禹城,紀念碑已雄聳於高風。天清地白,霹靂一聲,驚數千年之睡獅而起舞……為了新中國,奮勇前進,將勝利的旗幟插遍神州大地,用鮮血澆灌自由之花……革命軍萬歲!中華共和國萬歲!中華共和國四萬萬同胞的自由萬歲!”
革命軍萬歲……
中華共和國萬歲……
中華共和國四萬萬同胞的自由萬歲……
大革命家宋復華終於在眾相期盼、翹首以待中出場,第一個巡迴演講宣傳的地方自然是聚集了近萬留學生的日本。在提前的宣傳造勢包裝下,在長時間精心的準備下,他的演講鼓動異常成功,每到一地都引起了轟動。
留日學生大多抱著救亡圖存的使命感貪婪吮吸革命的新知,追求強國之路。所以,在他們看來,這已經不是演講,而是一首動人心魄的交響樂。
時而高昂時而深沉的語調,果斷而自信的手勢,清晰如汩汩泉水一樣的思路,痛斥滿清*腐朽的怒火般的憤怒,那重如山嶽般的民族正氣,那看透世界風雲的高瞻遠矚——成為和諧地交混在一起的音響聲彩。形成一支雄渾壯偉的旋律,如長江之水一瀉千里,無可阻擋。
鼓掌。歡呼,用盡全力地從胸膛迸發,沒有絲毫的保留;這個時代,雖然黑暗,卻從來不缺乏熱血青年,而宋復華將他們的熱血再次升溫。
當然,宋復華的革命思想和理論還有很多有待改進和商榷的地方。但就當時而言,卻已經是相當完整而具體了。因為這不是他一個人的創造。而是集體智慧的結晶,更包括了陳文強那與眾不同的分析判斷。
“請問宋先生,據說復興會既有頂尖的暗殺高手陳勝,一舉刺殺滿酋鐵良。又有萬寧起義的軍隊武裝,至今還轉戰瓊南,屢次擊敗清軍。在現今各革命團體中,可謂是實力最強,影響最大,為何宗旨卻如此溫和,置主流‘排滿’於不顧,這革命未免不夠激進、熱血吧?”
“用溫和形容本會宗旨、綱領是不對的,而應該是立足長遠、審慎認真。而所謂革命。正如本會之前反覆提及的,應該分為推翻*、建設國家這兩個階段。再從革命的目的來看,是推翻*、建立民國。還是排滿殺滿,大舉報復?顯然,不用我說,大家也都知曉。可為什麼都明白這個道理,卻還非要激進,非要逞一時痛快呢?眼前似有所得。將有必有所失,餘不認為一個搞民族、種族屠殺的國家會被國際規則所承認。也不認為這是一個文明國家,是一個能夠強盛富強的國家。”
“宋先生所言革命的兩個階段,一為破壞,一為建設,請問孰易孰難呢?”
“當然是建設比破壞難上百倍。就象一棟美崙美煥的建築耗費了無數人工,無數心血和智慧,要想破壞,只需要放一把火就可以。我們可以再從革命的初衷和要達到的目的進行分析,那就是你為什麼要革命?理由很簡單,政府*,民族危機嚴重,國家面臨瓜分之虞。革命最終的目的難道不是要使國家強盛?若是從這個高度看,推翻*朝廷、建立民國只不過是打基礎而已。之後如何使國家工業、科技、商業、農業等追趕上世界先進國家,以強國之姿傲立於世,才是最為艱鉅的任務。”
“宋先生可否陳述並解釋貴會的革命方略,暗殺、暴動並舉,還是有輕有重?”
“暗殺為輔,武裝起義方是推翻清廷的正確手段。而且,本會對於暗殺並不推崇,只是對鉅奸惡酋施以懲戒,以儆效尤。餘在此也想給熱血青年一個忠告,革命工作有多種,非殺身成仁、使後繼者敦行之一途。”
“宋先生能否詳加解釋?”
“對革命,身體力行非常重要,但諒力而行也不可忽視。身健體壯者,可習軍事技能,扛槍打仗而為革命軍一員;體弱者,自然也可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合適之革命工作。文筆出眾者,可鼓與呼,啟迪民智,為革命造勢宣傳;擅長經濟運營者,可開辦工廠企業,或為革命籌集資金……”
專訪,一定要專訪。一定要透過專訪的形式,讓大革命家的精僻理論為大眾所知,讓所有憂心於國家民族的危難、抱著救亡圖存的使命感的熱血青年快來吮吸革命的新知吧……
什麼叫炒做,什麼叫包裝,那個時代的人或許不知道這些新名詞,但卻在不自覺地使用,可誰又有陳文強做得全套,幹得漂亮呢?
況且,大革命家宋復華還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