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覺得自己在最需要父親幫助的青春期,父親的缺席讓他在很多苦惱面前無能為力。他不知道怎麼處理同學之間的矛盾,他不知道怎麼處理自己的情竇初開,他不知道怎麼面對自己身體和心理的變化,他不知道正常的父子關係應該是什麼樣子,他不知道怎樣表達男人的感受……他不知道的東西太多太多。這些東西,是需要父親來告訴兒子的。
楊錦峰決心要做孩子的朋友,要保持自己的威嚴,可是也要同孩子親近,要讓孩子知道自己是他們的依靠,是他們的臂膀,是他們有力的靠山,是他們可以尋求依賴的地方。
孩子的成長會面對很多苦惱和麻煩,孩子的生命中會有很多的難題和恐懼。父母是孩子的照顧者,要陪伴孩子一點點長大,看著孩子有能力向這個世界邁出有力的步伐,而不是要像警察一樣,嚴格地約束著孩子,用自己身份的威懾力來壓制孩子。
楊錦峰已經成年了,現在的孩子同楊錦峰的生活背景和條件完全不同,他們會面對更多的問題和思想的掙扎,他們更需要父母的支援和幫助。然而,孩子到了十幾歲的時候,會有叛逆的心理,會挑戰父母的權威,如果這個時候,父母不是像朋友一樣,能平等地同孩子交流,孩子是拒絕讓你到達他的內心的。那樣,即便你想幫助孩子你都無能為力,找不到孩子心靈的視窗。
所以,在良好的親子關係中,不需要人為地塑造嚴厲或慈祥的角色。做父母的,更需要做孩子的朋友,去體會孩子體會的,去感受孩子感受的。只有這樣你才能瞭解孩子,也只有這樣你才能理解孩子,而孩子也能理解和了解你。
然而,要做孩子的朋友,並不是要放棄父母的威嚴。孩子對父母的尊重是讓你們友好相處的基礎。尊重不是來自你身為父母的角色,而是你平時的言行。
教育從來都是要把握好度的拿捏,如果沒有掌握好必要的分寸,教育將失之毫釐,差之千里,很可能達不到我們預想的效果。
所以,在一個家庭中,重要的不是誰扮紅臉,誰扮白臉,而是在保持自己的威嚴時,讓孩子靠近你。
幫你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全國青少年教育研究機構曾經對在校的中小學生做過一項關於家庭教育的調查:
小學生調查條目
選擇比例
中學生調查條目
選擇比例
父母愛自己
經常在家捱罵
84%
父母相信自己
經常在家捱打
父母以自己為自豪
父母情緒暴躁
父母常常鼓勵自己
自己有自卑心理
父母理解自己
自己不會與人交往
有離家出走行為和念頭
有過自殺傾向
有過想和父母拼了的念頭
想長大了和父母算賬
6%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於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而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的重要環節就是溝通。只有良好的溝通,才能讓家長做到心中有數,既不盲目信任,也不是忽視不管;也只有溝通,才能更好地理解孩子,也才能更好地讓孩子理解父母。
良好的親子關係是什麼樣?(3)
1。父母要獨立
一個家庭中,最重要的關係是夫妻關係,然後才是親子關係。
由於目前的中國,一個家庭一般只能有一個孩子,孩子常常佔據家庭中的主要地位。孩子承擔了父母長輩太多的愛,也承受了太多的期盼。很多家長,為了孩子可以犧牲自我,放棄很多:放棄自我的發展,放棄自我的空間,放棄夫妻的交流……其實,一個良好的親子關係是建立在良好的婚姻關係的基礎之上的。這並不是說,離婚的家庭就沒有好的親子關係,而是說,一個家庭中,最重要的關係是夫妻關係,然後才是親子關係。
好的父母關係才能培養出心理健康的孩子。健康的家庭關係,是父母把孩子撫養長大,把孩子帶到一個廣闊的天地,讓他們獨立,自己去探索自己的世界,而不是把孩子的世界同自己的生活緊緊地捆綁在一起。如果給孩子賦予家庭中最重要的地位,父母對待孩子的愛就會產生偏差;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就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問題,會發生愛的誤讀。這些問題甚至會延續到孩子成人之後,有了自己的家庭,不正確的親子關係,演變成糟糕的婆媳問題,糟糕的岳父與女婿的關係,然後再衍生出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