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豈非終身遺憾?”於是這一天絕早起來,城門一開,他就往居庸關去了。
八達嶺上的居庸關離京只有一百餘里,萬里長城就在那裡蜿蜒而過。金逐流怕有人認出他那匹坐騎,徒步而往。一大清早,路上還沒有人行,金逐流施展絕頂輕功,不到兩個時辰,日頭剛出不久,他就已經到了八達嶺。
萬里長城從嘉峪關到山海關,在叢山峻嶺中,蜿蜒一萬二千餘里,居庸關這段透過八達嶺。金逐流爬上陡峻的山崗,只見萬里長城在群山之中起伏,就像一條其長無比的長蛇。居庸關城關屹立在南口北面,兩旁高山夾著一條狹小的山溝,山崗上山花爛漫,青草鬱茂,好像是碧波翠浪,織成一幅美麗的圖案。這就是有名的“燕京八景”之——“居庸疊翠”了。
金逐流遊賞了一會,從關城西去,不遠處有一座石臺叫做”雲臺”,全部用漢白玉砌成,刻有四大天王像,浮雕精英,神情威猛。四大無王的像間,刻著梵、藏、西夏、蒙、漢五種文字的佛經。“臺頂”上還有“曼陀羅花”的浮雕,其中有無數具體而微的佛像。
這座“雲臺”是中國著名的一個佛教建築,對佛典和古代文字的研究具有很高的價值。但金逐流對佛學乃是個門外漢,只是欣賞了一會那些巧奪天工的浮雕,對上面所刻的佛經卻是毫無興趣。看了一會,也就走了。
一路走去,總過了“五郎像”“六郎影”“穆桂英點將臺”等處名勝。這一連串名勝都是北末抗遼名將楊家將的“遺蹟”,其實說是“遺蹟”,毋於說是民間附會的傳說,例如“穆掛英點將臺”不過是一塊大石頭,穆桂英當年是否曾經在這塊石頭上點過將,誰也不知道。甚至有沒有穆桂英此人,在史書上也還找不到確證。恐怕多半是虛構出來的人物。不過,金逐流遊了這幾處“名勝”,心中卻是甚有感觸:“傳說也好,附會也好,這總是代表了民間對抗敵英雄的景仰。”在“穆桂英點將臺”下,不禁思潮起伏,低迴良久。
忽聽得錚錚琮琮之聲,忽高忽低,若隱若現。金逐流知道附近有個“彈琴峽”,是由於水流音響清脆如琴音得名。金逐流心想:“果然真像琴聲。”也不怎樣留心去聽。
過了“穆桂英點將臺”,到了八達嶺的高處,只見在一處懸崖上鑿了“天險”二字,山勢極為險峻,萬里長城就在山隘處爬過。金逐流上了城牆,縱目遠跳,只見山峰重疊,一望無盡,居庸關屹立北方,萬里長城有如一條看不見首尾的長蛇在翻山越嶺,關外莽莽平原似是與天邊的白雲相接。金逐流披襟當風,豪情勃發,頓覺天地之大與個人之小!
暮聽得琴聲又起,金逐流吃了一驚,這次他聽得清楚了,原來是真的有人彈琴,並不是水流音響。
金逐流心道:“是誰人在萬里長城之上彈琴?想來不是高人就是雅士的了。有緣相會,倒是不妨去與他結交結交。”於是尋聲覓跡,在城牆上一路走去,走到近處一看,不禁大感意外。
在金逐流的想象中,以為這個彈琴的高人應該是個有三絡長鬚的隱土,誰知卻是一個年紀和他差不多的年輕人,至多不過比他大三兩歲而已。
金逐流向他走去,這年輕人似是視而不見,專心注意的只是彈琴。
金逐流的母親谷之華是呂四娘最得意的弟子,呂四娘則是明末清初大俠呂留良的女兒。因此谷之華不但得了呂四娘劍術的衣缽真傳,琴棋詩畫亦是無所不能,金逐流幼承家學,對古琴一道,雖驟未有母親的造詣,卻也是妙解音律。
此時,這年輕人正在彈奏楚辭九歌中“湘君”的一節:“君不行兮夷猶,蹇誰留兮中州?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這是一對在戀愛中的男女對話,女的在問:“你有什麼心事猶豫不前?為了誰把小舟擱淺在州中呢?”男的在答:“還不是為了你嗎?為了你妙麗的容顏,我乘坐走得很快的桂舟來追趕你,見了你我就不想走了。“要眇”是形容容貌妙麗,“宜腹”則足妝扮得恰到好處的意思。金逐流聽了這節琴聲,眼前不禁浮現史紅英那“要眇宜修”的婷婷俏影,忍不住按拍低和。
琴音一變,如怨如慕,如泣如訴,彈的仍是楚辭,不過改為了“離騷”中的一書:“……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汨餘若將不及兮,恐年歲不吾與。朝搴陛之木蘭兮,夕攬州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
“危”是“彼在身上”的意思。“江離”是一種香草名,又名藤蕪。“闢在”是長在幽隱地方的香草,“紉”是“用線穿上”。“塞”是“拔取”。“毗”是“小山”。“宿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