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2 / 4)

個階段,清政府的國有土地政策基本上已經名存實亡。國有土地距離徹底私有化僅有一步之遙了。這最後一步是在咸豐二年(1852年)完成的。這一年,清政府頒佈《旗地買賣章程》,正式准許旗地“互相買賣,照例稅契升科”。在國有土地保障旗人生計的功能事實上消失以後,清政府如果堅持保有強制贖回權,除了給財政增加負擔以外,並無任何實際意義。況且,按照原有的規定,旗田概不納稅,繼續維持名存實亡的國有土地制度,只是讓政府無法從這些已經由漢人佔據的土地上獲取收入。所以,在私有化已成事實的情況下,面對現實,承認私有化的局面,併為政府開闢新的財源,當然是明智之舉。

於是,原有的國家所有、旗人經營的旗田制度,經過政府和民間長時間和多次的互動和演變,最終發展成為具有完整產權結構的土地私有制。

清代旗田的私有化過程提供了一個典型的制度演變案例。其中最引人注意的就是制度演變的歷史繼承特性。過去的歷史決定了現在和未來的選擇。

從清政府的角度來講,立國之初確立的旗田制度必然會失敗。只有土地私有制才是保障經濟發展及財政基礎的長久之策。但是,旗人優於漢人、必須保障旗人生計的觀念已經成為難以動搖的意識形態。在這種情況下,清政府主動改變土地國有的制度,推行土地私有化,不僅在意識形態上有著難以克服的障礙,而且在實際轉變方式上也幾乎不可能找到可行的過渡手段。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歷史上已存在多年的土地典押、租佃制度不僅提供了變通的辦法,同時還提供了天然的交易外部規範條件。也就是說,在沒有正式法律規定的情況下,人們也不是毫無規矩可循。歷史傳承下來的規範在這時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確保了交易的正常進行,為制度演變的不斷推進創造出了基礎條件。

而且,歷史傳承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定了制度變革的路徑。旗田私有化正是遵循著人們私下典押——政府承認典押的合法性——典押的條件進一步接近買賣——政府正式承認土地買賣的合法性這樣一條演變路徑。看起來,其中存在許多彎路和浪費,但是如果考慮到需要克服固有的意識形態和需要發現制度轉變的路徑,就會意識到,所謂的彎路和浪費其實並不是那麼大。對於任何重大的制度演變來說,成本都是無可避免的。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制度演變路徑的發現絕不是容易的事情。成功的路徑並不是少數人設計的結果,而往往是社會各個方面互動的結果。只有透過這種儘可能廣泛的互動,才有可能有效地接受歷史傳承和充分兼顧現實中的各種利益,從而尋找到可行的演變路徑。在制度演變的過程中,面對現實中人們的選擇和趨向,開放的心態其實是最為重要的。 電子書 分享網站

古代中國(8)

來自美國的自由商人

在擺脫了英國殖民統治的美國,並不存在歐洲大陸司空見慣的貿易特權和等級制度,沒有東印度公司式的握有壟斷權的特許公司。貿易是在平等的條件下向所有人開放的。那些投身貿易的美國人,要求的只是一個平等的機會,而並不致力於謀求特殊的優惠。

鴉片戰爭對於中國的歷史意義,是怎樣估計也不過分的。這場戰爭雖然給中國帶來屈辱的失敗,但也使得中國撕開了中世紀的幕布。正是從鴉片戰爭開始,中國走上了複雜困難、甚至充滿血淚的現代化之路。

在這個過程中,英國人起到了核心的作用——譭譽交加的作用。這是人所共知的。但往往被人所忽略的是,英國所以會和清政府對抗,其中包含著美國人的作用。儘管這種作用不是主觀故意的,客觀效果甚至可以說是出人意料的,但重要的是,在當時,除了美國人以外,不會有任何其他國家的人能夠以這種方式影響英國人。

對近代以前的中國來說,國際秩序中並不包含“平等”的意味。那時的中國人看來,國際秩序是一種建立在“華夷之辨”基礎上的秩序。中國是世界上唯一的文明世界,這個文明世界以外是野蠻的四夷。好在他們基本上都被難以逾越的高山、大海、沙漠所隔開。

在這個相對封閉的環境,中國人中保持著“天朝上國”的自信和對其他人群的深刻蔑視。當然,這種蔑視建立在對已經充分發展的國際秩序非常無知的基礎之上。在當時的歐洲美洲,經過複雜的演變,已經發育出了完整的、建立在國與國平等基礎上的現代國際關係。假如中國的實力足夠強,也許仍然可以自外於世界之外。不幸的是,實力的衰弱使得中國遲早要接受這種新型的國際秩序。鴉片戰爭實際上是兩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