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人的勇氣(3)
太陽神阿波羅是天神宙斯和女神勒託所生之子。神後赫拉由於妒忌宙斯和勒託的相愛,殘酷地迫害勒託,致使她四處流浪。後來總算有一個浮島德羅斯收留了勒託,她在島上忍受了九天九夜的陣痛,終於艱難地生下了日神和月神。於是赫拉派巨蟒皮託前去殺害勒託母子,幸好海神波賽東興波作浪掩護了他們才沒有成功。後來,勒託母子交了好運,赫拉不再與他們為敵,他們又回到眾神行列之中。阿波羅為替母報仇,就用他那百發百中的神箭射死了給人類帶來無限災難的巨蟒,為民除了害。每天黎明,太陽神阿波羅都會登上太陽車,拉著韁繩,高舉神鞭,巡視大地,給人類送來光明和溫暖。所以,人們把太陽看作是光明和生命的象徵。
“阿波羅”計劃是一項宏偉龐大的任務,沒有哪一個單位、部門或公司能夠單獨完成它。迄今為止,阿波羅登月是歷時最長、規模最大、投資最多、最富傳奇性的人類對太空的探險行動。早在1957年就開始設想阿波羅登月計劃,經過若干年科學、技術和財政支援的多方面綜合論證,1961年5月25日,美國正式宣佈實施該項計劃。歷時10年多時間,於1972年12月底阿波羅登月計劃結束。參加“阿波羅”登月計劃的,除美國航空航天局宇航中心外,先後有 120所高等學校、20000家工廠、400多萬人,耗去資金250億美元。計劃首先面臨的困難便是缺乏送“阿波羅”宇宙飛船上天的有效運載工具,為了研製大型運載火箭,著名火箭專家馮布勞恩及其4人小組劃歸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政府同時為“土星5號”火箭的研製經費撥款億美元。在以後的日子裡,儘管失敗、事故和來自某些方面的苛刻批評接連不斷,但美國人民和他們的政府在支援“阿波羅”的計劃中從來沒有動搖過。他們下定決心,一定要“把蘇聯人摔倒在月球上”,以雪屢屢敗北之恥。1963年肯尼迪總統遇刺,世界為之震驚。人們都在關心“阿波羅”計劃還搞不搞。肯尼迪的繼任者約翰遜則堅定不移地關心和支援“阿波羅”計劃,甚至於當這一計劃連在政治上的收益都被懷疑時也不動搖。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美國還沒有一項國家政策受到過這樣持久的、堅定的支援。
起初,問題實在是太多了:蘇聯在人造衛星上的成功是否意味著蘇聯人在控制天空?美國人想不想追趕空間競賽?火箭爆炸的險象不能排除,宇航員的生命有保障嗎?
1962年,肯尼迪總統對上述問題做了戲劇性的回答:“我們選擇上月球,並不是因為它容易,而是因為它艱難。在7年的時間裡,成千上萬的人——工程師和探險家——為解決這個挑戰而工作著。有的人為此付出了可怕的代價。”
“阿波羅”計劃很早便開始設想,當時認為登月的途徑無外乎兩種:第一種是用大型火箭直接把飛船發射至月球軌道的“直接登月法”;第二種是飛船分段送入地球軌道,再逐一對接後飛向月球的“地球軌道交會法”。第一種方案所需技術簡單方便,容易控制,但需昂貴複雜的特大功率火箭。第二種方案雖不需大型火箭,但總髮射費用並不低,而且交會次數過多,不易控制。後來蘭利實驗室的一個名叫約翰霍博特的工程師提出了一條全然不同的月球軌道會合方案,就是將飛船送入地球軌道,並推向月球的“月球軌道交會法”。霍博特設想用大型火箭把載有3名宇航員的飛船送入地球軌道,火箭脫離後,飛船依靠慣性飛入月球軌道。2名宇航員進入登月艙,然後脫離飛船指令艙。登月艙用制動火箭減速在月面降落。返回時啟動登月艙的上升發動機,與飛船指令艙會合,宇航員返入指令艙後便拋棄登月艙,開動指令艙火箭,脫離月球軌道而進入地球軌道。再入大氣層時,將指令艙後的服務艙拋棄,僅剩指令艙濺落在太平洋上。經過一場激烈的內部大爭論之後,約翰霍博特的設想被採納了。
在載人登月之前,NASA為了探明月面情況、選擇載人飛船的著陸點,先後執行了三個無人探測計劃,即在1961~1965年發射了9個“遊騎兵”月球軌道器,用以瞭解未來的“阿波羅”號飛船在月面著陸的可能性;在1966~1968年發射5個“探測家”月球著陸器,瞭解月球土壤的理化特性;在1966~1967年發射3個月球軌道環行器,對40多個預選著陸地點進行詳細觀測,從而選出10個登月點。第一個計劃被命名為“遊騎兵”計劃。
“遊騎兵”計劃是用火箭發射電視攝像機到月面上拍照。然而,萬事開頭難,1961年8月發射的“遊騎兵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