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優秀企業平時要求員工“以企業為家”,自覺地為企業發展作出奉獻。可當經濟不景氣,企業經營遇到困難時,這個“家”又要將員工裁掉,這似乎有些自相矛盾。前幾年網上影響很大的帖子“聯想不是我們的家”,反映的就是這一矛盾。怎樣解決這一矛盾,如何自圓其說,企業家和學者們大傷腦筋。傑克·韋爾奇的思路是,企業不可能保證員工“終身就業”,只能透過良好的培訓和激烈的競爭,培養員工的“終身就業能力”。因為對員工來說,這種能力才是最根本的、最可靠的。所以,管理者不要怕被別人指責為“殘酷無情的社會達爾文主義”,該裁員時不要手軟。國內一些學者話說得更絕:關愛員工,對員工負責,那是為收買人心不得不說的好話,老闆自己可千萬別當真,處理這類問題,必須懂點“厚黑學”,要強硬、強橫,而不能心慈手軟。
從我軍經驗來看,這個難題只有靠宗旨才能破解。無論革命戰爭年代,還是和平時期,我軍都經常有人員進出。做退役官兵的思想工作,最根本的說辭就是:這支軍隊的宗旨是為人民服務,參加這支軍隊便意味著願意為人民利益作出奉獻犧牲。當初參軍是部隊需要,是來為人民服務的;如今退出現役,同樣也是部隊的需要,也是為了人民的利益。這好像是大道理。可仔細想想,除此之外,還有什麼道理能夠真正把這個問題講圓?
實際上,在和平時期,部隊每年都有三分之一以上計程車兵要退出現役,軍官轉業的比例也相當高。我軍就是靠持續的宗旨教育,來破解人員退出這一管理難題的。近20多年來,我軍先後進行過多次精簡整編,總人數由五六百萬銳減到200多萬。期間,根據軍委和總部下達的命令,不少部隊被撤銷番號。所屬人員除少數分配到其他部隊或改編為武警外,多數被安排轉業。對這些部隊的官兵來說,這可是人生的重大轉折。眼看著老部隊幾十年的光榮歷史就要在自己這一任畫上句號,眼看著幾十年的軍旅生涯即將結束,其悲愴之情,痛惜之感,常人很難體會。可因為有了長期宗旨教育打下的思想基礎,有了服從人民根本利益的大局意識,這些部隊的官兵大都能夠正確對待這一變革。一些馬上就要撤編的部隊,官兵們不是忙著找出路、分東西,而是舉行閱兵式。全體官兵列隊肅立在操場上,最後一次接受檢閱,向血染的軍旗致最後一次軍禮。其悲壯的情景動人心魄,足以讓在場的所有七尺男兒流下熱淚。如果沒有宗旨,這一切能夠想象嗎?
隨著資訊科技的發展,如何依託先進的IT技術,重構業務流程,實現資訊化,已成為當前企業管理的一個熱點。資訊化是一場深刻的管理變革,主要難度不在技術,而在原有業務流程的改造,以及與之相關的機構重組。據資料介紹,近些年上企業資源計劃系統(ERP)、業務流程重組(BPR)的企業很多,可真正成功的只是少數。多數企業都因阻力過大而鎩羽而歸。總結企業資訊化方面的經驗教訓,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資訊科技的引進,業務流程的重組,必然引起機構的重新設定和許可權關係的調整,實際上就是權力和利益的一次再分配。因而勢必觸及原有部門及人員的切身利益,遇到各種阻力。所以,資訊化建設也好,組織再造也好,都必須以企業文化的變革為先導。而企業文化變革的要害和實質,就是讓全體員工特別是中層以上領導,都清醒地意識到資訊化的重要和必要,自覺地服從企業發展的大局。如果不用企業宗旨去統一思想,不講小道理必須服從大道理,不切實轉變員工看問題的角度和出發點,企業的資訊化就不可能順利實現。
核心價值觀有什麼用13
4�對外宣傳有了最大亮點
軍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自然就能得到人民群眾的全力支援。軍隊的性質決定了軍民關係的性質。“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良好的軍政軍民關係是我軍戰勝強敵的根本保證。這個問題將在第九章展開分析。
總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是我軍戰鬥力、凝聚力的根本來源。正是因為有了這一宗旨,我軍才能赴湯蹈火,義無反顧,粉身碎骨,在所不辭。這是毛澤東軍隊管理獲得成功最大的秘密。學習毛澤東的軍隊管理思想,如果不深入研究到宗旨這一層次,那隻能是學個皮毛。
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曾提出管理有三個經典命題,即管理者必須完成的三項重要而極不相同的任務:一是實現組織的特殊目的和使命,二是使工作富有活力並使員工有成就感,三是處理組織對社會的影響和對社會的責任。從上述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正是透過明確建軍宗旨,貫徹建軍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