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部分(2 / 4)

小說:南非鬥士曼德拉 作者:童舟

新憲法的道路已經打通”,並將就此問題儘早進行會談;並高度評價達成的協議,認為它將成為南非走向真正和平與繁榮道路上的一個里程碑。

與此同時,非國大的國內重建工作亦在進行。正如美國的非洲問題專家瑪麗娜·奧塔韋所說的,非國大是一個具有三重性質的組織。首先,它是一個具有廣泛號召力的反對各族隔離鬥爭的象徵;其次,它是一個在領導機構和組織結構方面等級森嚴的具有流亡性質的國外組織;再次,它與廣泛有力、生機勃勃但組織鬆懈的國內群眾運動又有密切的聯絡。怎樣將這三種性質有機地結合起來以實現新時期的戰略轉移是曼德拉麵臨的大問題。象徵意味著號召力,組織意味著紀律,群眾運動則意味著群眾基礎,這三者缺一不可。1990年3月底到4月初,非國大的總部遷回國內,設在約翰內斯堡市中心。總部設立了組織、宣傳、教育、財政和管理5個部門。同時,非國大的基層組織建設亦大力鋪開。全國被分為12個地區,均建立了地區領導機構,負責基層支部的建設。在解禁後短短4個多月中已有近100萬人加入了非洲人國民大會。

政治波濤的起伏是難以預料的。到1990年底,南非政府與非國大的談判又一次陷入僵局。政府方面要求非國大解散其武裝力量,並停止群眾行動,理由是群眾行動可能導致暴力衝突;否則政府拒絕釋放大批政治犯,拒絕大多數流亡人員回國。對此,非國大針鋒相對,明確宣佈1991年為“群眾行動年”;在黑人居住區建立民族之矛領導的自衛委員會;宣告如到1991年4月30日(即8月6日談判達成的日期)政治犯和流亡人員的問題不能解決,非國大將斷然退出談判。在11月底,曼德拉和德克勒克會晤,但未能達成任何協議。直到聖誕節前一天,德克勒克與坦博和曼德拉再次會晤,大概是聖誕來臨和新年即始的緣故吧,雙方的緊張氣氛才有所緩和。12月28日,德克勒克又一次對非國大作出讓步,宣佈改革地方政府體制。

1991年2月1日,南非總統德克勒克在議會中宣佈,在6月底以前,政府將廢除作為種族隔離制基石的“土地法”、“集團居住法”和“人口登記法”等法律。6月27日,德克勒克在一系列廢止種族隔離制度的法案上簽字。至此,自1910年以來透過並實施了幾十年的350多個種族隔離法令全部被廢除。這意味著南非黑人與白人在政治上開始享有同等的權利,同時也標誌著南非黑人在反對種族主義的鬥爭中已取得決定性勝利。

與此同時,準備了一年半的非國大第48屆全國代表大會也即將召開。6月22日,曼德拉和300名非國大的支持者興致勃勃地來到約翰內斯堡的史末資機場,歡迎回國參加會議的非國大主席奧立弗·坦博。這是自1959年以來第一次在南非境內公開舉行的代表大會,是在和平解決南非問題的談判不斷推進、南非形勢發生重大變化的關鍵時刻召開的一次具有歷史意義的會議。於7月2日至7日召開的代表大會總結了非國大恢復合法地位以來開展的工作,提出了新時期的戰略和策略方針,並透過了新的組織章程。在與會的2000名代表的一致擁護下,曼德拉取代生病的奧立弗·坦博當選為非洲人國民大會主席。這一訊息的公佈使代表們沸騰起來,會場上響起一片歡呼聲,73歲的曼德拉表情嚴肅,眼裡噙著淚花。西蘇魯被選為副主席,原南非礦工工會領導人西里爾·拉馬福薩當選為總書記。坦博當選為特設的榮譽職務——全國主席。

西沙拉麵臨行的是雙重任務:率領非國大代表團儘早與政府開始制憲談判;領導南非黑人向白人政府要求政治權利。然而,自從開放黨禁以來,黑人之間的派系爭鬥愈演愈烈。一方面,從曼德拉跨出牢門到8月初第H輪談判結束,南非形勢變化很快,和平代替戰爭、對話代替對抗的希望在上升。另一方面,從8月中旬起,黑人居住區的暴力衝突愈演愈烈。因卡塔的支持者和非國大的支持者之間的大規模暴力事件與日俱增,並迅速蔓延納塔爾省。從8月到10月,死於衝突的達1382人,傷4000人。12月初衝突再起,一週內死亡人數達200人。1990年全年因衝突而喪生的人數達3500人,比前5年死亡人數的總和還多。

1991年新年伊始,黑人居住區又為暴力氣氛籠罩。l月12日,一夥身份不明的歹徒手持AK—47來復槍,在塞傅肯向參加葬禮活動的非國大支持者狂射,致使42人身亡,50餘人受傷。肇事者隨後倉皇逃跑,非國大指控這一兇案為“第三種勢力”所為。曼德拉對黑人之間衝突的惡化心急如焚,於1月29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