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在賈斯提斯的一個朋友的幫助下,他們決定搭乘一位白人老太太的車,條件是支付15英鎊的車費。“這比火車票貴多了,但沒別的招了。”賈斯提斯有些沮喪。但由於他們沒有旅行檔案,在白人車上可能會少碰到一點麻煩。就這樣,兩位涉世未深的黑人青年來到大都市——約翰內斯堡。
第三章 隻身約堡
·桔河那顆重21克拉的“閃閃發光的石塊”
·口哨與警棍
·“西蘇魯是誰?”
·兩隻新口杯與6便士的洗髮劑
·“優秀而體面的青年夥伴”
·“你們怎麼把一個卡佛爾人帶到電車上來?!”
·亞歷山大人的怒吼
如果你在南非問起黃金和金剛石是怎麼發現的,人們就會給你講一個遙遠的故事……
1866年的一天,在金伯利地區,一個小女孩在桔河的南岸邊拾到一顆閃閃發光的石塊,便帶回家給她媽媽看。“你們拿著玩吧。”媽媽說。第二年,另一個布林人農場主沙爾克·範·厄凱克來雅可布斯家訪問。這塊閃光的石頭引起了他的興趣,“我可不可以買下呢?”他不好意思地問。雅可布斯的妻子,即那位小女孩的媽媽覺得好笑,“你就拿去吧,反正我們也是讓孩子們玩的。”尼凱克又把它轉交給一位名叫奧萊利的商人,請他鑑定是塊什麼石頭。這位商人將它帶到霍普敦,逢人便出示,一口咬定是鑽石,結果遭到友人們的嘲笑。後來他又把這塊石頭帶到柯勒斯堡,有些人勸他把這塊石頭寄給格雷厄姆斯敦的亞瑟斯頓博士鑑定。這位博士經過長時間的沉默後宣告,這塊石頭是鑽石。這塊鑽石重21克拉,被命名為“歐雷卡”,並在經過一系列曲折的週轉之後,以500英鎊賣給了開普殖民地總督菲利普·沃德豪斯爵士。
尼凱克先生是一位誠實的人,他將賣得的錢的一半分給了雅可布斯太太。兩年後,尼凱克先生聽說一個黑人巫醫擁有一顆閃光的大石頭,就去拜訪他。他們的交易很快就做成了。尼凱克先生以價值250英鎊的牛群換取了這塊石頭,這令黑人巫醫驚異不已。當然他不會知道,這位白人先生又以11200英鎊的價錢將這塊不起眼的石頭賣給了利立菲兄弟公司。這就是那聞名於世的被後人稱為“南非之星”的金剛石。隨之而來的就是瘋狂的“金剛石熱”。這樣,一座城市就於1870年建立起來,並以當時的英國代理殖民大臣金伯利的名字命名。金伯利城於1911年上升為南非的第六大城。因為這座城市以金剛石聞名,在短期內沒能發展其他產業。同時比較容易開採的砂礦以及金剛石產量在世界市場相對過剩,“金剛石城”在南非歷史上就像一顆稍縱即逝的流星,在經過幾次起伏後衰落下來。1946年,它的居民還不到56000人,因而被“黃金城”約翰內斯堡取而代之。
1870年,在瓦爾河北岸的祖潘斯伯格地區發現了金礦富集層。三年後,在萊登堡地區又發現了更多的金礦富集層。1884年,在東部的巴伯頓地區發現了更有價值的礦層。兩年後,在威特沃特斯蘭德(後簡稱蘭德)這塊高地發現了豐富的金礦脈,一個黃金巨人被從世界各地蜂擁而來的冒險者吵醒了,他們中有旅行家、軍人、傳教士、犯人、水手……一位當事人曾這樣描述淘金者的瘋狂:“水手們離開了泊在港口的船,士兵們離開了軍隊。警察扔掉了步槍,放走了犯人。商人放棄了他們興旺的商業,職員們離開了他們的辦公室。農民們讓他們大群的牲畜活活餓死……”他們眼裡只看得見一個詞:黃金。
約翰內斯堡,這座南非共和國最大的城市,就是在1886年由第一座淘金者營地發展起來的。據說這個名字的來歷是由於當時該地的四個測量員的名字都叫約翰內斯。然而最近的研究又將其來源移到當時該城的政府官員身上,他的名字叫約翰內斯·皮特勒斯·邁爾。這座城市的發展是驚人的。一年之後,它的人口就超過了南非首都比勒陀利亞。建城10年後,它已有15萬居民,成為南非最大的居民區,目前它仍雄踞於南非經濟中心的位置。在股票商和銀行經理嘴裡,這個冗長的名字已簡化為“約堡”。後來,打字員又省去幾個字。因此在票據和商業信函上,約翰內斯堡是由三個字母表示的:JBG。約翰內斯堡的發展當然是與蘭德金礦的飛速發展分不開的。蘭德金礦區的礦脈就在約翰內斯堡東西約70英里地帶中,換言之,約堡正居於世界上最大的黃金開採區的中心。再看看蘭德的產金量吧:1886年,其黃金產量僅佔世界產量的0。16%;1898年,已佔27%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