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才不得不請求英國人保護。南非土著人國民大會的機關刊物是由塞姆博士於1912年創辦的《人民報》,它在財政上得到史瓦濟蘭的攝政皇后納託齊貝尼的支援。這家報紙以英語和3種非洲語言出版,是非洲人的第一家民族報紙。
國民大會的政治目標是竭盡全力來反對政府的“土著土地法”的實施,同時,它也希望成為一個“保護非洲人的權利”的組織。根據塞姆的意見,該組織應建成一個公開的機構,不懷任何不良的目的,儘可能地公開向政府當局提出不滿意見,以求討論和糾正。主席杜比先生後來回憶,當時非洲人與政府打交道“不是帶著長矛,而是作為忠誠恭敬的臣民,其目的是為了申訴苦情並清除那些導致貧窮、偏見和有歧視意味的立法等種種障礙”。這些語言表明,當時的國民大會事實上還不能算是一種民族運動。同時,1919年透過的章程中規定的國民大會的策略亦表明,立即實行非洲人的代表制並非該組織的目的,這種鬥爭方式有必要“等時機成熟了才可採用”。這一章程還規定,最適宜的方法是決議、抗議、宣傳、代表團、調查、“消極行動”、教育、講座和散發有關材料,同時還力爭取得有同情心的白人的支援以改變現狀。
這樣,南非土著人國民大會的早期活動侷限於和平抗議和請願。國民大會成立後即把以約翰·杜比為首的代表團派往倫敦,指望得到英國政府對非洲人的土地權利的保護,結果可想而知。大會代表團剛剛空手而歸,在布隆方丹的一個特別會議上作彙報時,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在一次大戰中,國民大會的領導者採取了一種機會主義的政策,大會鄭重宣告它效忠英國政府。他們誤以為英國一旦獲勝,將會感謝他們的忠心而改善目前狀況;即使英國戰敗,他們更容易迫使政府讓步。在這種指導思想下,他們主張應把爭取經濟利益和政治權利的鬥爭推遲到戰後。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從1915年起擔任南非土著人國民大會秘書長的塞洛普·西馬為首的一個黑人代表團來到凡爾賽,代表那些沒有代表權的南非人在和平會議期間進行活動。當時在法國,非洲代表團的成員所羅門·普拉徹出席了由杜波依斯博士①在巴黎組織的第一次泛非大會。
①威廉·愛德華·伯格哈特·杜波依斯(1868—1963年):(迦納籍美國著名黑人領袖,歷史學家,反帝戰士。他是泛非運動的創始人,曾積極推動1900年以來的四屆泛非會議。1945年當選為第五屆泛非大會的主席。由於他反對美國的內外政策,曾多次遭到美國政府的迫害。1961年以後,移居迦納,1963年加入迦納籍。著述甚多。1963年病逝於阿克拉。
1925年,南非土著人國民大會改名為非洲人國民大會,採用“上帝保佑非洲”作為會歌,並設計了黑色、綠色和金黃色橫條的旗幟。1927年,一位名叫詹姆斯·古默迪的羅馬天主教徒當選為主席。但由於他的明顯親共態度難於為會員所接受,因而他很快就被國民大會的創始人之一皮克斯利·塞姆所取代了。1927年,非洲人國民大會發動了一個反對反非洲人立法的群眾抗議運動。1929年9月,國民大會、南非共產黨和工商聯盟的一些支部舉行了聯席會議並建立了所有非洲人及其社團的統一戰線組織—一非洲民族權利同盟。非洲人國民大會的主席當選為該同盟的主席。第一次同盟會議又發動了一次反對反非洲人立法的請願運動,並決定每年12月16日,即丁幹日,作為非洲各族的民族節日舉行慶祝活動。這次運動的結果是迫使政府放棄“土著代表議案”。
1935年,赫爾佐格一史末資政府再次向議會提出“土著代表議案”,這促使民族解放運動的進一步高漲。這年6月,在非洲人國民大會左派分子的倡議下,幾個群眾組織的代表舉行了會議,決定召開所有非洲組織的大會,目的是要建立一個反對反非洲人立法的統一戰線。12月16日,南非所有的非洲人組織在布隆方丹舉行了國民代表大會。出席大會的約有500人,包括印度人和各種有色人團體的代表,使這次盛舉成為南非歷史上非白種人最廣泛的一次集會。然而這次集會並未產生什麼實際影響。更令人失望的是,1936年12月,非洲人國民大會透過一項決議,強調南非聯邦對英王必須“信任、愛戴和忠誠”。非洲人國民大會已越來越不能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它的日漸衰落也是在所難免的了。到1940年,非洲人國民大會的工作實際上已經停頓下來。改革的時機到了。
1940年,艾爾伯特·蘇瑪博士當選為非洲人國民大會主席。蘇瑪博士致力於復興非洲人國民大會,想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