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命春州司戶董重質為試太子詹事,將他交付武寧軍驅遣,這是應李請求作出的決定。
'28'戊寅,魏博、義成軍送所獲李師道都知兵馬使夏侯澄等四十七人,上皆釋弗誅,各付所獲行營驅使,曰:“若有父母欲歸者,優給遣之。朕所誅者,師道而已。”於是賊中聞之,降者相繼。
'28'戊寅(二十九日),魏博、義成兩軍將俘獲的李師道的都知兵馬使夏侯澄等四十七人送往京城,憲宗對他們一律釋放不殺,分別交付俘獲他們的行營以供驅遣,還說:“如果有人需要照料父母,打算回家,就從優發給盤費,打發他們回去。朕要誅殺的人,只有李師道一人罷了。”於是,敵軍將士得知這一訊息,前來投誠的人接連不斷。
初,李文會與兄元規皆在李師古幕下。師古薨,師道立,元規辭去,文會屬師道親黨請留。元規將行,謂文會曰:“我去,身退而安全;汝留,必驟貴而受禍。”及官軍四臨,平盧兵勢日蹙,將士喧然,皆曰:“高沐、郭、李存為司空忠謀,李文會奸佞,殺沐,囚、存,以致此禍。”師道不得已,出文會攝登州刺史,召、存還幕府。
當初,李文會與哥哥李元規都在李師古的幕府中供事。李師古去世,李師道襲位,李元規辭職離去,李文會囑託李師道的親信同黨請求把自己留下。李元規準備啟行時,對李文會說:“我離開了,便因抽身引退而獲得了安全。你留下來了,肯定會因地位驟然顯貴而遭受禍殃。”及至官軍從四面開來,平盧軍隊的形勢日益窘迫,將士們吵吵嚷嚷,都說:“高沐、郭和李存為李司空忠心謀劃,而李文會詭詐而諂諛,是他殺死高沐,囚禁郭和李存,以至招致了這一禍忠。”李師道迫不得已,將李文會斥逐為攝登州刺史,把郭和李存召回幕府。
'29'上常語宰相,人臣當力為善,何乃好立朋黨!朕甚惡之。裴度對曰:“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君子、小人志趣同者,勢必相合。君子為徒,謂之同德;小人為徒,謂之朋黨;外雖相似,內實懸殊,在聖主辨其所為邪正耳。”
'29'憲宗經常告訴宰相們說:“人臣應當努力向善,怎麼能夠喜歡樹立朋黨集團呢!朕是非常憎惡朋黨集團的。”裴度回答說:“事情的原則是以門類相聚合,事物是以群體相區分。君子與小人各自志趣相同,從情勢上說就一定各自相會。君子們成為同一類人,叫做同德;小人們成為同一類人,叫做朋黨。表面上雖然相互近似,實質上實在相差甚遠。這就在於聖明的君主能夠辨別他們做的事情是邪惡的,還是正直的了。”
'30'武寧節度使李與平盧兵十一戰,皆捷。乙卯晦,進攻金鄉,克之。李師道性懦怯,自官軍致討,聞小敗及失城邑,輒憂悸成疾,由是左右皆蔽匿,不以實告。金鄉,州之要地也。既失之,其刺史驛騎告急,左右不為通,師道至死竟不知也。
'30'武寧節度使李與平盧兵馬交戰十一次,都取得了勝利。己卯晦(三十日),李進軍攻打併攻克了金鄉。李師道生性膽小怕事,自從官軍前來討伐,只要得知有些小小的失敗以及失去城鎮邑落,總是憂恐驚嚇得生一場病,因此他的親信都隱瞞戰況,不把實際情況稟告給他。金鄉是州的險要之地,失去金鄉以後,金鄉刺史派遣驛站計程車兵騎馬前來告急,李師道的親信不給通報,所以李師道直到死去,竟然不知道金鄉的失陷。
十四年(己亥、819)
十四年(己亥,公元819年)
'1'春,正月,辛巳,韓弘拔考城,殺二千餘人。
'1'春季,正月,辛巳(初二),韓弘攻克考城,殺掉兩千多人。
丙戌,師道所署沐陽令梁洞以縣降於楚州刺史李聽。
丙戌(初七),李師道所署任的沐陽縣令梁洞率領全縣向楚州刺史李聽投誠。
'2'吐蕃遣使者論短立藏等來修好,未返,入寇河曲。上曰:“其國失信,其使何罪!”庚寅,遣歸國。
'2'吐蕃派遣使者論短立藏等人前來與唐朝重歸於好,使者還沒有返回,吐蕃便前來侵犯河曲。憲宗說:“他們的國家失去信用,派來的使者有什麼罪過!”庚寅(十一日),憲宗打發吐蕃使者回國。
'3'壬辰,武寧節度使李拔魚臺。
'3'壬辰(十三日),武寧節度使李攻克魚臺。
'4'中使迎佛骨至京師,上留禁中三日,乃歷送諸寺,王公士民瞻奉舍施,惟恐弗及,有竭產充施者,有然香臂頂供養者。
'4'中使將佛骨迎接到京城,憲宗讓佛骨在宮禁中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