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3 / 4)

小說:周作人傳 作者:莫再講

物學),才可供我們的參考,定人類行為的標準。在自然律上面,的確是祖先為子孫而生存,並非子孫為祖先而生存的。……所以我們不可不廢去祖先崇拜,改為自己崇拜——子孫崇拜。”周氏對生物學知識早有興趣,又受到英國博物學家懷德(Gilbert White)299、湯木孫(Sir John Arthur Thomson)300和法國昆蟲學家法勃耳(Jean Henri Fabre)301等人很大影響;據此“定人類行為的標準”,卻是他自己的貢獻。他說:“我這倫理的生物學的解說不管它的好壞得失如何,的確跟了我一輩子,做了我一切意見的根底。”302在周作人看來,所有舊觀念舊道德都不是一成不變的定規,均在重新審視之列,這才是他所謂“思想革命”;以後他的一系列非聖無法的思想與行為,根源即在於此。《祖先崇拜》和《思想革命》是周氏這一時期最重要,也是足以概括他一生思想的作品。行文看似平和,其實具有非常激進的傾向。所質疑的是通常視為前提的東西。周作人說:“當時並無甚麼計劃,後來想起來卻可以算作一種表示,即是由文學而轉向道德思想問題,其攻擊的目的總結攏來是中國的封建社會與科舉制度之流毒。”303

周作人傳 第四章 一九一七(9)

不久,周作人有紹興、日本之行。這是他最後一次回到故鄉。“民國八年我們決定移家北京,我遂於四月告假先回紹興,將在那裡的家小——妻子和子女一共四人,送往日本東京的母家歸寧,還沒有來得及去逛上野公園,聽見‘五四’的訊息,趕緊回北京來,已經是五月十八日了。”304此種反應,與從前辛亥革命時頗有差別。大概因為先已投身新文化運動,現在總爆發了,他遂認定這回真是“千載一時,會更始之際”。隨即親身經歷“六三”事件。他與陳百年、劉半農、王星拱等作為北京大學教員代表,前往第三院法科慰問被政府拘押的中小學生。當日作《偶成》305一詩,將此次事件與俄國一九〇五年革命相比:“踏了冰踹了雪,一直往西北,/在那裡的舊帳簿上,/卻可看到許多這樣的事,/用通紅的火一般的橫行字,/都在那舊帳簿的末頁上記著。”兩天後,周作人遇到軍警馬隊衝散聽學生講演的人群,歸而作《前門遇馬隊記》306。在他的散文中,該篇可謂新的創體,即如其所說“只是裝痴假呆的說些諷刺的話”307,以後稱作“彆扭的寫法”308。據他講,此乃受了英國斯威夫(Jonathan Swift)309的啟示,儘管這時尚未讀到後者最見風格的《育嬰芻議》一文310。

“民國八年(一九一九)一月裡,我做了一首新詩,題雲《小河》。同年七月我到日本去,順便一看日向地方的‘新村’,這兩件事情似乎很有連帶的關係。”311《小河》是周作人繼《兩個掃雪的人》之後寫的第二首新詩,但發表在前,且被《新青年》列為頭題;以後《兩個掃雪的人》、《微明》、《路上所見》等陸續面世。他因此成了當時最重要的詩人之一。《新青年》早在一年前即已登載新詩,是為“文學革命”最初的實績;比起胡適、沈尹默、劉半農和唐俟(即魯迅)等,周作人起手稍晚。然而《小河》被胡適稱為“新詩中的第一首傑作”312,朱自清更說:“周作人隨劉復作散文詩之後而作《小河》,新詩乃正式成立。”313原因即如周作人自己所說:“中國的文學革命是古典主義(不是擬古主義)的影響,一切作品都像是一個玻璃球,晶瑩透澈得太厲害了,沒有一點兒朦朧,因此也似乎缺少了一種餘香與回味。正當的道路恐怕還是浪漫主義,——凡詩差不多無不是浪漫主義的,而象徵實在是其精意。”314《小河》正在這一點上具有突破性的意義,它的形式“不是直接的,而用了譬喻”315。周作人說,這詩與“法國波特萊爾(Baudelaire)提倡起來的散文詩,略略相像,不過他是用散文格式,現在卻一行一行的分寫了,內容大致仿那歐洲的俗歌;俗歌本來最要叶韻,現在卻無韻”;有如他所介紹的外國短篇小說絕不同於中國傳統小說,《小河》作為詩——這一點最是重要——也對舊詩無所依賴,正如胡適所說:“那樣細密的觀察,那樣曲折的理想,決不是那舊式的詩體詞調所能達得出的。”316所謂“新詩乃正式成立”,就是這個意思。至於《小河》與新村有甚關係,留待下面再說。

周作人傳 第四章 一九一七(10)

一九一九年三月初,周作人完成《日本的新村》317一文。此係據日本作家武者小路實篤《新村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