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旗孫中山先生也贊成過,為什麼不可用。太炎先生為辛亥革命勝利,為五色旗的誕生,出過力,坐過牢,而沒有為國民黨旗效過什麼勞,因而用五色綢為他結爻,最為恰當。你們怕,責任由我來負。”
在北京,章門弟子馬裕藻、許壽裳、朱希祖、錢玄同、吳承仕、周作人、劉文典、沈兼士、馬宗薌、黃子通等人為老師舉行了追悼會。他們發《通啟》道:“先師章太炎發生不幸於本年六月十四日卒於江蘇吳縣,先生為革命元勳,國學泰斗,一旦辭世,薄海同悲。”
在上海,病重的弟子魯迅先後寫成《關於太炎先生二三事》、《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紀念先師,後一文成後僅兩天,魯迅逝世。
章太炎的墓地選在抗清民族英雄張蒼水墓側,是章自己生前所選。章太炎被袁世凱軟禁時曾選擇葬在劉伯溫墓側。但1936年,當國難深重時,章太炎選擇了死後葬於張蒼水墓側。章太炎生前曾替《張蒼水集》作跋,對張蒼水推崇備至,曾嘆曰:“餘不得遭公,為執牧圉。”
但因抗戰爆發,國葬只好暫且擱置,章的家人南下逃難前,暫葬其於蘇州章家後花園。
1937年11月,蘇州淪陷,日軍闖入章家後花園,看見章太炎的墳墓,沒有墓碑,以為墓內埋財寶,一定要挖開看個究竟。章家留下守門的老家人苦苦勸止,但遭毒打。日本一位軍佐得知此為章太炎墓後,制止了日軍。這位軍佐幾日後還特來拜祭,並在墓旁立了一個木柱,上書“章太炎之墓”。從此,才沒有日軍前來騷擾。
1955年4月3日,在周恩來總理的關懷下,浙江省人民政府正式為章太炎舉行了安葬儀式。按照章太炎生前遺願,他的靈柩遷葬於杭州西湖邊上,南屏山麓,荔枝峰下,緊鄰張蒼水墓,墓碑上“章太炎之墓”幾個字是章生前自己寫就。
“文革”中,章太炎的墓也未倖免,“造反派”們將章墓掘開,取出棺槨,撬開棺蓋,將章的遺體(尚屬完好)拖出棄之於地,不久屍體就腐臭了。後來,章的遺骸被一位好心的園林工人草草埋于山腳下。
1976年後,中共中央為章太炎平反,認為章是中國近代史上傑出的愛國主義者。之後,為章太炎重修墓地,在墓塋落成前三天將剛找到的章太炎遺骨放入甏內,封口後葬入墓地新址。
【評贊】
黃侃評價乃師章太炎:文辭訓故,集清儒之大成;內典玄言,闡晉唐之遺緒;博綜兼擅,實命世之大儒。
陳獨秀的表弟濮清泉回憶:在日本留學期間,陳獨秀和章太炎也時常過往,陳獨秀很欽佩章太炎的“樸學”,認為他是一個“國寶”,而章太炎對陳獨秀的“小學(古文字音韻學)”也十分賞識,認他為“畏友”。陳獨秀說章太炎為人非常小氣,朋友向他借錢,償還時付息,他竟受之而無愧色;是一個嗜錢如命的人。在陳獨秀眼中,晚年的章太炎是“文人無行”的典型。
陳獨秀說:晚年的章太炎,後來給軍閥官僚寫墓誌、壽序一類的東西,一篇文章要五千至一萬銀圓的潤資,變得庸俗了。陳獨秀還說,章太炎儘管對我國文史有很深的造詣,但有他可笑的偏見,即章太炎認為甲骨文是宋朝人的偽造。由此看出章太炎對於甲骨文和新興學術的無知。
胡適稱他是“清代學術史的壓陣大將”。
許壽裳在《章太炎傳》中這樣評價章太炎:“以樸學立根基,以玄學致廣大,批判文化,獨具慧眼,凡古近政俗之訊息,社會文野之情狀,華梵聖哲之義諦,東西學人之所說,莫不察其利病,識其流變,觀其會通,窮其指歸。‘千載之秘,睹於一曙。’這種絕詣,在清代三百年學術史中沒有第二個人,所以稱之為國學大師。”
許壽裳還說:“先師章先生是革命大家,同時是國學大師,其階位卓絕,非僅功濟生民而已。前世紀之末……自先師以歷史民族之義提倡光復,‘首正大義,截斷眾流’,百折不撓,九死無悔,而後士民感慕,翕然從風,其於民國,艱難締造,實為元功。”
于右任稱讚章太炎說:“章太炎,中國近代之大文豪,而亦革命家之鉅子也。”
張中行評價章太炎“總的印象是:學問方面,深,奇;為人方面,正,強”。
柳亞子曾盛讚章太炎:“悲歌叱吒風雲起,此是中國瑪志尼(義大利著名的資產階級革命家)!”
徐復觀說:看過他的《國故論衡》之類,總是在懂與不懂之間表示一種莫名其妙的敬佩。一九四四年,有一次和熊十力先生談天,熊先生說章氏除了文章寫得好,及懂一點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