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部分(3 / 4)

小說:大穿越時代 作者:空白協議書

府範圍內加強團練建設的通知》和《關於杭州團練建設的幾點指導意見》等重要檔案……

當然,在這個時空沒有叫這兩個名字的檔案,但是類似內容的文告、札子之類的東西還是有的。考慮到浙江已經很久沒有打仗了,民間恐怕不會有多少軍事人才。所以按照嘉靖年間戚繼光抗倭的經驗,知府衙門給周邊鄉鎮發出的文告上,儘可能詳細地闡述了各村寨應該怎麼組織團練:每戶的16~60歲的男丁都要登記入冊,三丁抽一丁參加常備軍事訓練,男丁少的家庭可以幾家推舉一丁。甲長要起到“先鋒模範”作用,也就是說,每個甲長要充當“練頭”,親自帶領勇丁打仗。各村鎮都要設立公所,由當地縉紳出任公所團總。鄉勇們每天要操練,白天巡邏,晚上站崗,對周邊的河道和道路嚴加監視。同時規定了各村之間的聯絡訊號,一聲號炮是提醒各村有可疑狀況,兩聲是髡賊即將到來,三聲就是敵人已經到達。

這些文告上原本還附有建築圖樣,指導各地村鎮如何修築堅固的防禦工事。只是如今髡賊已經盤踞杭州郊外,馬上就要四出打草谷,根本沒那麼多時間給鄉民們搞什麼深溝高堤、高牆固壘了。所以,杭州府衙也只得告誡地方鄉紳們能守則守,實在守不住村鎮的話,就往遠處還沒遭兵災的縣城疏散……

※※※※※※※※※※※※※※※※※※※※※※※※※

在杭州西郊的餘杭鎮,還沒等到髡賊前鋒抵達,光是知府衙門發來的公文,就已經讓世居此地的沈陳兩大家族雞飛狗跳了——作為比鄰而居的地方勢力,這兩大家族平時多有齟齬,械鬥什麼的也是常有的事,但到了這等需要同仇敵愾的時候,兩家總算是還有點大局觀,暫時是不再去糾纏往日裡的那點兒舊怨了。

關於究竟是據守鎮子迎戰髡賊,還是交保護費花錢買平安的問題,今年已經八十多歲,小時候曾經親身經歷過倭亂的沈家族長沈天德,當即就站了出來,慷慨激昂地力主進行備戰。在他看來,根據當年抵禦倭寇的經驗,位於內陸的餘杭鎮只要練鄉勇,設水柵,派巡船,嚴密防範,就足以讓任何敢於竄犯餘杭的小股髡賊有去無回。而依靠沈家在官場上的勢力,砍下來的髡賊腦袋還能給自家的小輩謀個出身。

而看到鬚髮花白的沈家老族長激動得一邊流口水一邊揮舞柺杖,彷彿要親手持刀斬殺髡賊的癲狂模樣,還有沈家熱火朝天動員青壯的場面,同在餘杭鎮上的陳家自然也不甘示弱——陳家族長不僅也動員全族備戰,還立刻發動子侄趕去陳家祠堂中,把供奉在裡面的四門“鎮宅神器”虎蹲炮給抬出來打磨乾淨,安裝到把守著餘杭鎮口的碉樓上,好讓整個鎮子的人們都能夠知道,究竟誰才是這餘杭地面上的棟樑!

於是,往日裡幽靜閒適的餘杭鎮,一時間彷彿被誰踩了一腳的蟻巢,到處都變得亂哄哄的:街面上奔走的不再是各家的僕役小廝,而是一個個手持刀槍棍棒的鄉勇,平時船來船往的熱鬧河道,也不見了艄公們忙碌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一條由木樁和石塊組成的封鎖帶,還有河岸上防止水匪登岸的竹籬笆。鎮上的鐵匠鋪叮叮噹噹地開著工,一筐又一筐的鉛料、鐵料和木炭被送入了鐵匠鋪,出來的時候就變成了鉛子和槍頭。裁縫鋪匆匆忙忙地趕製著棉甲紙甲,往日細密的針腳今天大的如同蜈蚣——反正用不了幾天……這樣一系列的工作做下去,餘杭鎮上原本有些慌亂的民心,又再一次穩定了下來。

餘杭鎮的官道入口處,年過八十的沈天德族長指揮著沈家的幾個小字輩,把一口沉重的大鍋搬到碉樓上,同時還口齒不清地叫嚷著,說是等到髡賊來了,就讓他們嚐嚐這口大鍋煮開的金汁的滋味。

還有四門已經被陳家抬到了碉樓裡的虎蹲炮,更是給了這些倉促成軍的鄉勇們莫大的勇氣,一個個都摩拳擦掌,準備用這幾件當年戚爺爺留下的神兵利器來給自己謀個出身。

當然,光有虎蹲炮還是不夠的。此時,老秀才陳家洛就在手把手地教著幾個子侄,要怎麼切鉛條來做銃子,又要怎麼篩火藥才能讓火藥的藥性勻稱——餘杭鎮上人人皆知,陳家洛做的銃藥打的特別遠而且準。

作為中國傳統的耕讀世家,陳家祖祖輩輩過的都是晴耕雨讀的生活,這也讓陳家洛這個不喜讀書卻鼓搗火銃這一“歪門邪道”的老秀才,成了人人側目的叛逆分子。虧得他做火銃的手藝著實精湛,經常專門有人慕名來買他的火藥銃子,所以總算在族中還有點地位,沒有被視為敗家子。這一次遇到戰事,老秀才陳家洛是全族上下最興奮的一個,覺得自己的一身本事終於有了用武之地——為了給自己揚名立萬,他不僅捐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