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3 / 4)

大慶的地方開出,結束了中國進口原油的歷史。訊息傳出,民心大振。與此同時,地處中國華北與西北交界的群山腹地之中,一名叫作陳永貴的農人,依靠同樣的組織方式和精神因素,在周圍的山地上用鐵器時代沿用至今的鋤頭,建造起比他們臉上的皺紋整齊得多的梯田,其規模使人聯想起長城的修建,並在水土保持極其困難的半高原上當年獲得穀物豐收。炊煙升起,宣佈一個名為大寨的村社的興起,併為中國北方多山諸省的農業施了洗禮。陳永貴這個名字,對於常年處於半溫飽狀態的中國農民來說,無疑號召力強大。一九六二年,因“麥克馬洪線”而紛爭不休的中印邊界爆發戰事,來自四川省的軍隊越過西藏高原,一舉擊潰了印度陸軍。同年,解放軍又在東南沿海殲滅了蔣介石派遣的武裝分隊。一九###年,蘇共中央第一書記赫魯曉夫下臺的同時,中國在西北地區引爆了第一顆核裝置。大體與人民共和國一同生長的少年們第一次看到了沿街散發的號外和勝過節日的狂熱人群。所有這些成功,都是透過人海式的群眾運動實現的。“放手發動人民群眾,大幹群眾運動”這類口號更多地出現在宣傳中。中國的經濟也確實開始穩定,人們至今對一九###年至一九六五年物品的豐富和低廉的物價記憶猶新。一九六五年紀錄國慶實況的影片中,在毛澤東出現之前,有一個由廣場搖到天安門城樓的長鏡頭,在容納了一百萬人的空間中,竟可以清晰地聽到城樓上八面紅旗飄舞的聲音。接著,《東方紅》就在禮炮聲中響徹了廣場。入夜,手擎紅旗的人群在靜默中踏出大軍行進般的步伐,透過原西方國家使館所在地——西交民巷,湧向天安門廣場。未久,天空中升起了焰火禮花。

《我的青春回憶錄》第一章 天國(4)

這是盛世景象。毛澤東說:“中國人民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精神振奮,意氣風發,鬥志昂揚。”一九六五年,一首早就代替了五十年代流行的“好一朵茉莉花”的革命歌曲,又直接引用了他的原話:“我們走在大路上,意氣風發鬥志昂揚,毛主席領導革命的隊伍,披荊斬棘奔向前方。”這條大路通向何方?人們將會在這條路的盡頭看見什麼?誰也不知道。

一九五二年夏天,我出生在一個電影工作者家庭。我的父母一個是電影導演;一個先在國家電影局工作,以後改做了電影劇本的編輯。抗日戰爭以後,他們都曾是南京國立戲劇專科學校的學生,父親又做了教師。他們曾參加反對國民黨政府的學生運動,名字列在報紙的通緝令上,不得不離開,就到華北參加了革命,中間有一些艱難。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上宣佈建國時,他們是廣場上幾十萬人中間的兩個。我的母親出身於一個原來富裕的家庭,在日軍進攻時破產,但仍有機會在一所美國教會學校唸書。一九五零年她回到南京的家中,她的父母已遷到臺灣,連同她的六個兄弟姐妹。她是這個家庭留在大陸的唯一一人。其後的三十九年直到去世,她再也沒有機會見到她的父母。在她同父母告別時,二十一歲,天然地嚮往一個新社會。母親這樣的故事,在中國千千萬萬,我就是這樣的母親生下的千千萬萬孩子中的一個。

據說,我生下來就慣用哭聲表達一切。徹夜啼哭常常使母親無法安睡,是她日後的病因之一。所以長成以後我痛恨一切哭啼不休的電影,算是一點自我反省和否定。那一年,是龍年。

我出生前不久,北京召開“亞洲、太平洋地區和平大會”,會標就是畢加索的鴿子。於是父母就給了我名字叫作“皚鴿”,“皚”就是潔白。父親名字中也有這個字。他們期待的本來是個女兒,並且準備好了“皚燕”的名字——各從他們的名中取出一字。父親的名字是“襟懷潔白”的意思,母親是燕,而且飛馳。當然,這都不是他們父母給的,原名在參加革命時為躲過通緝,改了。“皚燕”這個名字後來給了我的妹妹。我成人以後,突然聽到父親喚了母親原來的名字,母親應了,兩個都無話。那時他們都有些老了。我十三歲時,已經長到一米八零,覺得自己同一只白色的鴿子之間已甚少共同之處,就改掉了這個名字,用了現在的名字在中學註冊。我改名,父母沒說什麼。母親去世以後,我在美國接到朋友來信,提到,在她彌留之際,喃喃自語:鴿子飛走了,鴿子飛走了……我這才明白,世上總有些什麼,是不變的。這一年,也是龍年(一九八八年),我不在她身邊。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我的青春回憶錄》第一章 天國(5)

我愛北京,不光為了它是我的出生地。在我兒時,北京沒有那麼多人,沒有那麼多車輛。更容易看到的是四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