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部分(2 / 4)

小說:南北史演義 作者:竹水冷

以為朕真要伐齊麼?朕思國家肇興北土,徙都平城,地勢雖固,但只便用武,不便修文,如欲移風易俗,必須遷宅中原。朕將借南征名目,就勢移居,況筮易得一革卦,正應著改革氣象,卿意以為何如?”澄乃欣然道:“陛下欲卜宅中土,經略四海,這是周漢興隆的規制,臣亦極願贊成!”魏主宏反皺眉道:“北人習常戀故,必將驚擾,如何是好?”澄又道:“非常事業,原非常人所能曉,陛下果斷自聖衷,想彼亦無能為了。”魏主笑道:“任城原不愧子房哩。”漢高定都關中,想是魏主記錯。遂命作河橋,指日濟師。一面傳檄遠近,調兵南征。部署至兩月有餘,乃出發平城,渡河南行,直達洛陽。

適天氣秋涼,霖雨不止,魏主宏飭諸軍前進,自著戎服上馬,執鞭指麾。尚書李衝等叩馬諫阻道:“今日南下,全國臣民,統皆不願,獨陛下毅然欲行,臣不知陛下獨往,如何成事!故敢冒死進諫。”衝果拚死,何不從馮太后於地下!魏主宏發怒道:“我方經營天下,有志混一,卿等儒生,不知大計,國家定有明刑,休得多瀆!”說著,復揚鞭欲進。安定王拓跋休等,又叩首馬前,殷勤泣諫,魏主宏說道:“此次大舉南來,震動遠近,若一無成功,如何示後?今不南伐,亦當遷都此地,庶不至師出無名。卿等如贊成遷都,可立左首,否則立右。”定安王休等均趨右側,獨南安王拓跋楨進言道:“天下事欲成大功,不能專徇眾議,陛下誠撤回南伐,遷都雒邑,這也是臣等所深願,人民的幸福呢!”說畢,即顧語群臣,與其南伐,寧可遷都,群臣始勉強應諾,齊呼萬歲。於是遷都議定,入城休兵。

李衝復入白道:“陛下將定鼎雒邑,宗廟宮室,非可馬上遷移,請陛下暫還平城,俟群臣經營畢功,然後備齊法駕,蒞臨新都,方不至侷促哩。”魏主宏怫然道:“朕將巡行州郡,至鄴小停,明春方可北歸,今且緩議。”衝不敢再言。魏主即遣任城王澄馳還平城,曉諭留司百官,示明遷都利害,且餞行囑別道:“今日乃真所謂革呢。王其善為慰諭,毋負朕命!”澄叩辭北去,魏主宏尚慮群臣異議,更召衛尉卿徵南將軍於烈入問道:“卿意何如?”烈答道:“陛下聖略淵遠,非淺見所可測度,不過平心處議,一半樂遷,一半尚戀舊呢。”魏主宏溫顏道:“卿既不倡異議,便是贊同,朕且深感卿意。今使卿還鎮平城,一切留守庶政,可與太尉丕等悉心處置,幸勿擾民!”於烈亦拜命即行。原來魏太尉東陽王丕,與廣陵王羽,曾留守平城,未嘗隨行,故魏主復有是命。

魏主宏乃出巡東墉城,徵司空穆亮,與尚書李衝,將作大匠董爵,經營洛都。自從東墉趨河南城,順道詣滑臺,設壇告廟,頒詔大赦,再啟駕赴鄴。湊巧齊雍州刺史王奐次子王肅,奔避家難,王奐伏誅,見上文。馳至鄴城,進謁魏主,泣陳伐齊數策。魏主已經解嚴,不願南伐,惟見他語言悲惋,計議詳明,不由的契合入微,與談移晷。嗣是留侍左右,器遇日隆,或且屏人與語,到了夜半,尚娓娓不倦,幾乎相見恨晚,旋即擢肅為輔國將軍。

適任城王澄,自平城至鄴,報稱“留司百官,初聞遷都計畫,相率驚駭,經臣援引古今,譬諭百端,已得眾心悅服,可以無虞。”魏主宏大喜道:“今非任城,朕幾不能成事了。”隨即召入王肅,諭以朕方遷都,未遑南伐,俟都城一定,當為卿復仇。卿為江左名士,應素習中朝掌故,所有我朝改革事宜,一以委卿,願卿勿辭!“肅唯唯遵諭,便替魏主草定禮儀,一切衣冠文物,逐條裁定,次第呈入,魏主無不嘉納,留待施行。當下在鄴西築宮,作為行在。又命安定王休,率領官屬,往平城迎接家屬,自在行宮過了殘冬。

越年為魏太和十八年,即齊主昭業隆昌元年,魏中書侍郎韓顯宗,上書陳事,共計四條:一是請魏主速還北都,節省遊幸諸費,移建洛京,二是請魏主營繕洛陽,應從儉約,但宜端廣衢路,通利溝渠;三是請魏主遷居洛城,應施警蹕,不宜徒率輕騎,涉履山河;四是請魏主節勞去煩,嗇神養性,惟期垂拱司契,坐保太平。魏主宏頗以為然,乃於仲春啟行,北還平城。

留守百官迎駕入都,魏主宏登殿受朝,面諭遷都事宜。燕州刺史穆羆出奏道:“今四方未定,不應遷都,且中原無馬,如欲征伐,多形不便。”魏主宏駁道:“廄牧在代,何患無馬,不過代郡在恆山以北,九州以外,非帝王所宜都,故朕決計南遷。”尚書於慄又接入道:“臣非謂代地形勝,得過伊洛。但自先帝以來,久居此地,吏民相安,一旦南遷,未免有怫眾情。”魏主聽了,面有慍色,正要開口詰責,東陽王丕復進議道:“遷都大事,當詢諸卜筮。”魏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