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的創造力,它不僅是在用雙耳和大腦吸收、消化、分析講話的內容,還要觀察對方的表情、身體語言,並運用自己的語言、身體語言、面部表情等給對方積極的回饋。在上面講述的事件中,那個德國記者是位出色的聽眾。正是他全神貫注的眼神、痛苦的面部表情、表示投入的身體前傾動作、驚訝的語言、口氣等等,使波蘭女士受到了激勵,讓她更加興奮。而這個波蘭女士卻是糟糕透頂的聽眾。首先,當別人自我介紹時,她不用心聽,她對別人的背景根本沒有表示出興趣。第二,在她講話時,她對別人的消極反饋視而不見,強烈的自我表現慾望和單向思維的方式,讓她不能夠預測和想像無聊的獨腳戲的可怕後果,她沒有迎合大多數聽眾的心理,沒有及時地調節談話的內容。
只滿足自己說而忘記了聽的人,會錯過很多有利的商業合作的機會。一個投資巨大的商業電視節目的製片人在與一個總導演候選人交談時,這位導演為了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華,口吐飛沫、指天畫地談了四個小時之久。每當別人想問話時,他不客氣地說:“你先聽我說完。”四個小時後,懷著希望而來的製片人,帶著失望而去。他說:“這不是一個可以與他溝通的導演,他完全融化在自己的思想之中,他甚至都沒有考慮到別人會有不同的思想,而他的談話和展示給我的,與我的節目性質毫不相關。”如果這位導演能聽完別人的意見和反饋,調整自己的話題和展示方法,他就會在欄目中佔有一席之地。
在國內與成功者交往的過程中,英格麗明顯地發現文化領域的成功人士和私人企業的老闆們有著出色的“傾聽”能力。而且越有成就的人,“傾聽”能力越強。也許正是由於文化界的人士對新資訊和知識的渴望,他們更願意認真傾聽,從傾聽中吸取知識。成功的私企老闆們用敏銳而開放的頭腦,從任何談話中尋找新的機遇,時刻了解世界的動向,他們珍惜時間,把任何溝通交流都當成是一次學習、充實的機會。而很多剛剛脫離貧困線的、在中國基本建設中發達興旺的“成功者”,更津津樂道於展示自己的輝煌成就和“過人”的才華。有個朋友對此評價:“聽一次還可以忍受,第二次就是活受罪,第三次,就如同慘遭殺害。”那些只講不聽的人,千萬不要犯下這樣的“兇殺罪”!
羅馬時代的詩人賽魯斯說,“我們只對那些對我們有興趣的人感興趣”,這是對我們社會交往、溝通交流的真實寫照。試想當我們講話時,聽者回答的與我們的話題無關,或者不停地打斷我們講話,我們會如何看待此人?認真想一想,我們認為那些最好的朋友或同事,常常是那些能聽我們講話的人。正因為他們能“聽”,把他們的注意力給予我們,我們感到自己受到他們的重視和尊重,我們才喜愛他們。
英格麗建議:
從今天開始,避免這些習慣吧:
(1)目光不在講話者身上,左顧右盼。
(2)不斷地打斷別人的講話。
(3)心不在焉,手中在做其他的事。
(4)假裝在聽。
(5)消極、懶散、鬆懈的身體語言。
(6)過分強調與對方的不同點而爭執。
請這樣去做吧:
(1)目光與講話者對應,面部根據對方的話有所反應。
(2)身體前傾,表示對談話感興趣、關注。
(3)運用頭部動作,點頭表示同意,搖頭表示否認。
(4)運用語言“嗯”、“是”等表示你在傾聽。
(5)要“所答即所問”,這是表示你在與人交流。
19公眾講話(1)
公眾講話
——引人注目的最好時刻
一個好的演講者和糟糕的演講者的區別是能否讓聽眾舒服地入眠。
——巴蒂塔
我花三個星期準備一個即興演講。
——馬克?吐溫
在美國辛西那提城市規劃系“城市建設”的結課專案會上,全班20多個來自世界各國的學生,分別上臺對自己的專案做五分鐘的演講。來自中國的女同學玲和明緊張地等待著最後的時刻,這是她們第一次在異國他鄉用英語在眾人面前演講。
這時其他的同學都完成了演講; 20張面孔在期待地盯著她們。
“你們無路可逃!”(You have no way out!)赫夫曼教授微笑地招呼她們上臺,玲先勇敢地站了起來,用不流利的英語終於完成了人生最痛苦的演講,同學們給予她熱烈的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