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部分(3 / 4)

小說:宋慶齡 作者:絕對零度

美國總統宣佈要來北京訪問的訊息,在全世界引起了震動。在朝鮮戰爭期間,他極力主張轟炸中國,而現在,他又準備和中國領導人展開對話。尼克松總統在他當選的前一年曾在一篇文章中聲言:‘任何一項美國對亞洲的政策都迫切需要正視中國的現實。’”

“那末,中國的現實到底是什麼?”她接著回答自己提出的問題:

“過去二十年來,中國共產黨……領導了中國人民建設起了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中國人民現在正在與世界各國為和平繁榮而英勇奮鬥的人民,並肩戰鬥,相互支援……”

在概述了從舊中國到新中國的巨大變化——不僅在數量上而主要是在質量上——之後,她接著說:

“……一個真正的社會主義國家的外交事務必然是和一個有益於全世界人民的國際主義聯絡起來的,而不是和任何一個帝國主義的工業一軍事集團聯絡起來的。……一個新時代開始了。中國的做法完全……是國際互助。”

1971年的聯合國大會以壓倒多數透過了恢復中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的提案,“這是毛主席無產階級革命外交路線的勝利。這是聯合國內一切維護正義的國家的勝利,是全世界人民的勝利。”

文章最後說:“毛主席預言,從現在起,五十年內外到一百年內外,是世界上社會制度徹底變化的偉大時代,是一個翻天覆地的時代,是過去任何一個歷史時代都不能比擬的……我們確實正處在一個新的人民的時代的開端。”

她為這一歷史性的全面進展而感到自傲,這一點是很明顯的。相對而言,挫折和困難猶如即將消失的烏雲。

因患關節炎和尊麻疹,她沒有參加官方對尼克松一行的招待會。

“我很高興他們沒有要我參加在尼克松訪問期間的所有活動,但我在海外的朋友寫信來說,他們在電視上沒有見到我,感到失望。”

但她接著說:

“很多美國人去參觀了我們在上海住過的房子……察看我丈夫書房裡原有的藏書,甚至還有那些照片。”

她又尖刻地補上一句(顯然是針對國外有人幻想新中國或她本人會改變根本觀點):“他們會發現卡爾·馬克思仍然好好地在那裡。”①

①宋慶齡致美國格雷斯·格蘭尼奇,1972年3月4日。

1972年之後,來華的美國人確實越來越多,而且形形色色都有。有她在威斯里安上學時的朋友(來的常常是這些朋友的繼承人或後代),有各個革命時期同她在政治上有關係的人,也有直到最近還對中國不友好、現在卻成了中國的“新的發現者”的人。對這各種型別的人,她都歡迎,只有一種人她覺得難以接受——那些瞭解政治實情,而“在麥卡錫時代跑得同兔子一樣快——毫無骨氣”的人,“但現在他們卻成了社會棟樑,所以我們必須歡迎!”①

①宋慶齡致美國理查德·楊。

'痛悼摯友'

2月15日,一位同這些人截然不同的美國人——埃德加·斯諾因患胰腺癌在瑞士病逝,宋慶齡為此極度悲痛。

她身邊的一位工作人員回憶說①,她寫東西通常是很快的,但在聽到斯諾噩耗後她為了寫給斯諾遺孀的唁電,通宵未睡。唁電寫道:

①宋慶齡的英文秘書張珏同本書作者的談話。

“痛悉我們最誠摯的朋友不幸逝世。在我們抗日戰爭期間,他堅定地支援了我們反對國內法西斯反動派和日本軍事侵略的鬥爭。我們的堅強友誼也象徵著中美兩國人民在正義事業中互相支援。我確信,你和你們的子女將繼續完成他的遺志,促進我們兩國偉大人民之間的瞭解和友誼。你可以感到寬慰的是:對埃德加·斯諾的記憶在中國人民的心中將永遠長青。”①

①《人民日報》,1972年2月17日。轉引自《宋慶齡年譜》,第334頁。

洛易斯·惠勒·斯諾在她紀念斯諾的書中談到這個唁電時說:“她在一生中永遠是勇敢無畏的,她從萬里之外發來的唁電也給了我勇氣。”①

①同注29。

在反動勢力面前勇敢無畏——這是宋慶齡認為最優良的品質之一。三十六年前,主要透過她的推薦和幫助,斯諾訪問了延安,寫出了《紅星照耀中國》一書。在一篇紀念斯諾的專文中,她稱讚斯諾“勇敢地到了‘大河彼岸’的地方,去了解在新根據地的中國革命。”①

①《紀念埃德加·斯諾》,英文稿載《中國建設》英文版1972年第6期,中文稿承宋慶齡基金會研究室提供。斯諾最後著作之一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