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吐蕃……別當真。
造成這個觀念,是因為在突厥人心中始終認為河中的地盤,是他們突厥的,現在憑白無故,或者因為大唐軟弱,被大食人佔有了,心中不服。不是為河中爭一口氣的,是替自己爭氣的。其實這樣一算,自己能打的牌面還有很多。
但王方翼提了一個疑問:“陛下,那麼突騎施的事……”
李威想都沒有想,答道:“繼續。”
若沒有大食的事,肢解突騎施會平安進行。就是不知道車鼻施別部與突騎施最後的走向。但有了大食的事,肢解突騎施後果誰都沒有預測。並且它的地形獨天獨厚,北倚夷播海,東倚金山,南倚天山,而西北方則是空曠人煙稀少的地帶,幾乎沒有任何天敵。夏天可以遷移到西北放物,冬天返回。李威不記得歷史,可心中有隱約的感覺,這個部族若是任其壯大發展下去,以後必成唐朝的大患。
此次車鼻施部是叛亂的主流,不乘機整合分化,下次再也沒有辦法找到藉口。只要烏質勒做上十幾年乖孫子,突騎施就尾大不掉了。
於是李威果斷地做了選擇。
然後又說道:“將張仁願請來。”
張仁願到來。
李威說道:“張仁願,我想讓你去一趟大秦國。”
來到西域,李威就問過各部返回去使者的情況,其實有的河中使者,這一次重新前來拜見。大多數人死活,李威沒有興趣,但中間有幾個重要的人物,比如阿瓦爾人的使者,比如說拜占庭人的使者。
這麼大規模的團隊,沙漠裡的沙匪不敢打主意的。但是路途遙遠,有冰山雪原,有荒漠大澤,有草原丘陵,有高山大谷。也有可能發生意外的情況。得到的訊息,是全部平安返回了。至少在河中這一段,沒有什麼使者出事故。但是返回拜占庭,這個國家還要商議,而且大食人也議和了,這些年,拜占庭人也打得很辛苦。先是國內***教派與多神教派爭鬥,然後哥特人、阿瓦爾人、波斯人,再到大食人。難得的休生養息機會,國內必然產生主和派。
一時半會,李威也聽不到音訊的。
就是他們派出使者,也會過一段時間。還有阿瓦爾人,路太遠,甚至有可能使者才返回去。
但李威卻等不及了,因此派出一名使者前往拜占庭,將大食的情況告訴他們,並且點醒他們,別做夢了,一旦大食恢復過來,不會放過你們拜占庭的。別以為議和,甚至阿維葉為了讓大食獲得喘息機會,還向你們納了一些稅務,用你們自我安慰的話是大食人向我們拜占庭稱臣了。可是你們的伊拉克呢?你們的北非埃及呢,昔蘭尼加呢,的黎波里呢,汪達爾呢?你們的敘利亞呢,亞美尼亞呢,亞塞拜然呢?這都是從你們拜占庭人手中搶走的疆域。
不要做夢,指望和平,會不會和平,只要一恢復,下一步你們拜占庭小亞細亞(指土耳其)必然會丟失。
此時,大食亂成這種樣子,而且是我們兩國聯手出兵,你們不反攻的話,以後再也找不到這個機會了。
也就是說,乘你病,要你命。
然而再到教廷遊說。問他們大食人信仰的是什麼宗教,難道你們不想讓你們的上帝、聖母瑪麗亞與耶穌的榮光重新降落在耶路撒冷這塊聖地?為了你們的上帝,為了你們的耶穌,動援你們所有的教民,鼓動你們所有***教或者天主教的國家,發動聖戰吧。
這個使者最佳人選是王方翼,要麼是唐休璟。可這兩個人在接下來的戰爭中將會有大用。移民要保護安全,肢解突騎施要防備一手,況且突騎施離碎葉城又很近,其他突厥周邊各部也對移民排斥,不派一員重將鎮守,李威不會放心。還有吐蕃,對論欽陵李威還是很忌憚的。這個人一天不死,李威一天心裡面就不踏實。
手中能用的大將很多。然而一分配後,又感覺到不夠用了。於是才選了年青的張知願前往拜占庭。
仔細地說了一遍。張知願也算是知識分子,但對西方宗教不清楚,李威又刻意地講解,並且側重地講解了伊斯蘭教與***教的狂熱。
張知願退下,準備動身。
又將斛瑟羅喊來。
這段時間觀察了一下,做事很果敢,手段霹靂。可是稍嫌狠辣了一些。不狠是治服不了這群突厥人的,但光狠還是不夠的,要軟中有硬,軟硬兼施,才是治理的王道。
不然長久下去,西突厥各部必然不服。如果造成那樣的後果,樹立這個可汗,還不如不樹,讓各部分化而治。
叮囑再三。
又下了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