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可是,事物發展的方向不是我們的這種想象,道教走向了被統治集團利用的道路,而且在這條路上只會越走越遠、越陷越深。為了讓人們相信上天的存在,它只有在科技不發達的時代創造神,對上蒼的迷惑只有從創造上天神開始。同時也就掀起了道家和儒家的造神運動。這是在我國曆史上最早的一次造神運動。
到了東漢,佛教從西方傳入我國,封建君主對佛教的崇拜不亞於對道教思想的領會。但是,佛在初入我國時神也很少,這不符合封建君主的需求,為了達到封建帝王同志的需求,佛教也無奈地加入了造神運動。肯定,道教和儒教更不會甘於落後。這應該是我國曆史上第二次造神運動,起因其實就是道教與佛教的統治地位的爭奪,儒教是不甘心與政治無緣。
往後;中國的造神運動又經歷了兩次,一次是在武則天的推動下進行,還有一次卻在中國古代文人的推動下進行的.兩次造神運動的目的不同,但給我們留下的東西都是一樣,那就是多得數也數不清的神.但是,透過這兩次的造神運動,卻把外來的文化與中國土生土長的文化徹底地融合了,即實現了道教文化與佛教文化在中原地區的融合。
這一點我們只能透過石窟文化帶給我們的資訊進行推斷.在石窟鼻祖——天梯山石窟中我們發現佛教神的單一,在整個石窟中僅有釋加牟呢的像,與印度的佛教基本一致;而在莫高石窟中,由於它經歷了東漢至前清的漫長曆史,由於明代對嘉峪關外可以說是一片空白的統治,明代的造神運動對它居然沒有一點影響,很少出現明清小說中出現的人物留影;龍門石窟卻是典型的唐代造神運動的產物,且不說最大的佛像是仿武則天的尊容,就連很小的佛像都顯示出唐代的臃腫與華貴;產生於明代後期的石窟,多的是西遊記中人物,像隴南的水濂洞.同時,現存的大量寺院,佛得腳下總能找到這師徒四人的蹤跡.而且,在莫高石窟中我們會發現,最早的石窟就連觀音都是男神,還留著兩嘬小鬍子,稍後一點的就出現了女身,產於唐代的石窟,觀音就變成了武則天.唐代的這位女皇,雖然準確評價她的功績,可以說不亞於任何一位男人做的皇帝,但在造神上卻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道家思想歸於一處就是"道之道,非常道;名之名,非常名".在道家思想產生的春秋時期,人們對自然界的認識還處在萌芽狀態,在那個時候以什麼求生存?以什麼求生立命?幾乎沒有.靠法律?法律本來就是社會行為規範的制約工具.但"刑不上大夫",刑只能用來對付平民.靠民主嗎?哪個社會從來不講民主,統治者要你死,你就的死;要你活,你才能活;能然你活在世上就已經是皇恩浩蕩了.靠神靈天帝嗎?不行.神靈天帝已經被"正名"和祖宗神了.說來說去,還是先向祖宗叩首.而且,道家在造神運動中產生的神無處不在,無處不有,又沒有什麼架子,想用隨手拿來,不用隨腳踢開.如此而已,何樂而不為?
國人對祖先的崇拜,這是作為文明古國的最起碼的象徵。其實,這樣崇拜不是我國古代人特有的,應該是世界人民共享的,忘記祖宗本來就是忘記自己生存的根本。就連美國,這樣一個以外來民族為主的國家裡,對祖宗的崇拜一直延續著。所以,對祖宗的崇拜本來就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生存的基礎,是聯絡血脈的基礎。道家的祖宗崇拜也是一樣,是為了延續民族的根。但是,自漢武帝以後,道教對祖宗的崇拜超越了民族,它連線了一個文化,一種共同生活的根,為封建君主尋找國家長治久安的理論基礎。
道教追崇的神其實不是神,而是實實在在的人。它創造的玉皇大帝完全賦予了人的思想,它有喜怒哀樂,它更有家庭生活,不過他的家庭更像封建帝王的家庭生活,但有完全沒有向封建帝王家庭一樣。這是因為,道教在創造神的過程中更加註重了普通人的生活,它要透過自己創造的神更多地傳遞統治理論和思想,這樣就能更加讓普通人接受自己的神,它的理論才更加充分的體現民族情結。這與佛教、###教、天主教等教派的思想不謀而合,也與這些教派能與統治集團在政治上統一起來不謀而合,也與教派思想的流傳理論不謀而合——畢竟它們不會不食人間煙火。
但是,道教與其他教派比較,它崇拜的神比較濫,當然這是中國特色,不過希臘的神也比較多,而且希臘的神除去它們能上天入地外,也和道教的神一樣,更現實生活中的人完全一樣。這就說明一個問題——在文明古國,創造神其實就是反映當時的社會生活。這樣一來,我們就給道教一個很不錯的臺階——道教存在神的問題並不是它自身的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