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齦緣上作前後向短距離來回顫動。刷毛緊壓牙面,使毛端深入裂溝區作短距離的前後向顫動。
優點:此方法清潔能力較強,克服了拉鋸式的橫刷法的缺點,而變為短橫刷,能有效地除去頸部及齦溝內的菌斑,按摩牙齦,還可避免造成牙頸部楔狀缺損及牙齦萎縮。
3.垂直顫動法
方式:將刷毛與牙的長軸平行,緊貼牙面,刷毛指向牙齦方向,尖端輕壓在齦緣處,用柔和的拂刷動作旋轉牙刷,使刷毛與長軸成45度角,由牙齦刷向切端或咬合面。拂刷動作要慢一些,使刷毛尖透過牙齦與牙齒交界處時,能將汙物除去,但為適應牙列的形態,前牙舌側應將牙刷垂直,將刷毛的尖端與舌面接觸,從齦緣面向切端作弧形的移動,牙齒的咬合面則可將刷毛的尖端直接與之接觸,作前後來回拉動。
優點:這是一種順著牙間隙上下垂直顫動拂刷的比較符合口腔保健要求的刷牙方法,它即能達到去除汙物及按摩牙齦的目的,又能避免損傷牙體和牙周組織,因而應該廣泛推廣。
4.旋轉式刷牙法
方式:第一步,從牙齦往牙冠方向旋轉牙刷。刷前牙唇面、後牙頰面和後牙舌顎面時,牙刷毛束的尖端朝向牙齦,即上牙朝上,下牙朝下。牙刷毛與牙面呈45度角。第二步,將牙刷朝冠向做小環形旋轉運動。第三步,順牙縫刷洗,即可將各個牙面刷乾淨。刷前牙舌顎面時,牙刷毛束尖直接放在牙齒的舌顎面,上牙向下拉,下牙向上提,刷後牙咬合面時將牙毛放在咬面上,前後來回刷。
小貼士:刷牙的技術要點
1.辨認菌斑的附著部位:這是取得刷牙效果非常重要的環節。菌斑顯示則是辨認菌斑的可靠方法。
2.刷毛緊貼牙面:口腔的解剖結構複雜,凹凸不平的區域較多,尤其是牙齒的鄰接面和最後部磨牙的遠中面,是最易堆積菌斑的部位。對其磨牙遠中鄰面刷洗時,從一個方向或從不同的方向、角度,儘量把刷毛伸進並與牙面緊貼,才可能對它作清刷。
3.牙刷頭的動作:口腔結構較複雜,僅用一種刷牙方法,一個刷牙動作,是難以去淨口內菌斑的。人們刷牙時,牙刷頭的基本動作有縱向、橫向、旋轉和顫動四種,通常四種動作混合使用才可以完成刷牙過程。
4.順序熟練上述各種刷牙方法:在熟練的基礎上也可以綜合起來,例如先作水平顫動法,然後作幾下垂直顫動法,擇其優點,保持口腔衛生。
常見的三大刷牙誤區
牙科專家提醒,口腔疾病的高發與不正確的牙齒護理清潔習慣有很大關係。因此,要走出清潔習慣誤區,做好蛀牙、牙周疾病等口腔疾病的防治。
1.漱口水天天漱,清涼乾淨
誤區:很多人都認為漱口水方便又管用,用完後口腔感覺清涼而乾淨。實際上,漱口水不提倡天天使用和長期使用。
原因:因為口腔裡也有多個菌群群落,這些菌群平衡才能有效防治各類口腔疾病的發生。現在的一些漱口水,尤其是醫院裡醫生給患者開的漱口水中多含有消炎成分,消炎成分往往會抑制某一類口腔菌群,使另外一種菌群相對增多,導致口腔菌群失調。比如,口腔內厭氧菌過多會誘發牙周炎,更容易形成牙石,而乳酸菌過多會引起齲齒。
正確方法:使用藥用漱口水最好遵醫囑,在口腔炎症治好後最好不要再使用藥用漱口水作為日常護理用品,最好的口腔護理還是天天堅持刷牙。
2.刷牙直上直下,持續時間短
誤區:很多人認為既然橫刷不對,直上直下刷就對了,這也是不科學的。
原因:這樣不能徹底有效地清除口腔細菌。
正確方法:刷牙的正確方法應該是牙刷和牙齒呈45度角,上下輕刷,在牙齒咬合面前後輕刷。每個刷牙位置至少應該輕刷10次,每次刷牙時間至少持續3分鐘,對於一些難以清除的部位還可以用漱口水和牙線配合清潔。
3.婦女月子裡不能刷牙
誤區:很多人認為,孕婦剛剛生完孩子,月子裡怕涼,最好不要刷牙,其實這是個很大的誤區。
原因:孕婦懷孕期間因荷爾蒙的影響,牙齦對牙菌斑的刺激反應更加激烈,牙齦炎發生得更為頻繁。孕婦在懷孕前就應該進行口腔檢查,進行洗牙等清潔治療,防止孕期牙齦炎的發生,防止對幼兒的傳播。另外,婦女生產後由於體內激素水平並未完全恢復正常,加上懷孕期間營養充分,運動減少,口腔易充血,如果不清潔,更易發生牙齦炎、牙周病等口腔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