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就是他的下屬都是一幫唯唯諾諾的人、庸人,這些下級往往阿諛奉承他們的上司;而一個精明的領導者需要在他周圍有一批敢於發表不同意見的人,獨立思考的人。
領導應該鼓勵每一個僱員積極地提出改進工作的建議,而且使他們知道他們的建議將會得到認真的研究。遇事與人商量大有好處,大多數人的意見是值得聽取的,要善於利用下屬的智慧,不要領導一個人獨斷。
毋庸置疑地說,沒有人喜歡像牽線木偶一樣被人擺佈。如果每一個僱員參與了管理,參與了做決定,那麼他們會有比現在更大的熱情注入到工作中去。知人用人的失誤與荒唐,主要原因幾乎無不在主事者的身上。
知人善任作為一種實踐性的活動,當然不是易事,它涉及一系列的知識、經驗、方法、技巧、能力等問題,但是自賢是最起碼的基礎與前提。缺乏這一基礎與前提,不知或不願知賢、用賢,就是面對眾多英才也只會閒置浪費,視若草芥,肆意踐踏。
在歷史上,明君也可能有時用小人,但昏君卻從來不用君子。這就要求一切欲知人善任、有所作為的領導者,首先應該具備謙虛、正直等美德,以事業為重,有容才之量,倘若氣量狹小,嫉賢妒能,患得患失,老是擔心下屬人才超過自己,甚至打壓迫害。儘管那樣可以滿足個人一時的虛榮心,但是整個集體就不可能形成強大的力量去開拓事業,也就成不了什麼氣候,自己也往往身敗名裂。
“毛遂自薦”是中國歷史上較有名的一個故事。毛遂被埋沒三年,平原君確實難逃知人不明之過。但當毛遂勇敢自薦後,趙勝終於知錯就改,很快提高其地位,讓他參與同楚王的談判,仍不失賢者風度。倘若仍一意孤行,毛遂即使有天大的本事也恐怕無用武之地。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二節 科學分析的預見力(1)
俗話說,好花不常開,好運不常在。很多事情,不是我們做不到,而是沒有在最恰當的時候去做,因此錯失了良機。
在上個世紀,改革開放時期,中國的股市和樓市,造就了一大批的百萬或者千萬富翁,這些人成了股東,成了房地產商。而現今時過境遷,這些領域已經不再是那麼容易淘金的地方。
很多人,有理想有抱負,肯吃苦樂付出,就是運氣差了些。很忙,但是忙不到點子上;很累,但是賺的錢勉強餬口。其實幸運的人與倒黴的人,窮人與富人,差別不是有沒有機會,因為機會到來的時候,是屬於每一個人的,關鍵在於有沒有抓住。他們的區別就在於,多想了一點點,多做了一點準備,多行動了一點。那麼多的這些“點”是怎麼來的?來自他們的預見能力。
預見能力主要依據對事實規律的認識,藉助辯證邏輯的思維能力,對事物發展的趨勢,未來的大致情況做出的推斷和估計。它不是一項特異功能,也非與生俱來,它是人在生活中的感知能力、總結能力、判斷能力的綜合體現。沒有預見能力的人,不會為自己的明天做足夠的準備,也不會意識到等待多年卻與自己擦肩而過的機會。這種能力是可以培養的,我們完全可以透過在生活和工作後中不斷磨鍊,讓自己擁有這種能力。
一個人肯定有他非常想做成的一件或者幾件事情,尤其年輕人,很多人抱怨沒有機會,那就只能等待。然而等待並非什麼都不做,而是在這個時間裡積蓄自己的力量,觀察、關注與此事相關的人和事,瞭解他們,分析他們,尋求事物之間的共同與差異,細心比較,關注需要,也許別人的需要,就會帶來成功。
這樣,你才會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樣的準備,瞭解自己在等待什麼樣的時機。此外,要有自信,一個人對自己能力不自信的話,是不會有膽識與智慧去做事的,這樣對於所謂的理想、目標只是想想而已,與外界絕緣,這樣的惰性化學品,加入任何催化劑恐怕都不起反應,還談何把握機會,獲得一番成就呢?
任何人做任何事都不可能一帆風順,從開始到結束總會充滿無窮的變數,有時候身處順境,有時候情勢急轉直下,然而遭遇逆境並不是什麼壞事。如果把它變成培養自己能力的機會,便會逆中求勝。
好多事情我們自己沒有做過,沒有任何經驗,這就需要我們從他人身上學習他們成功的經驗或者失敗的教訓,好好研究他們之所以如此的原因,並結合實際的情況,進行借鑑。常言道:吃一塹長一智,這塹未必是自己吃,但是智還是要長的,自己的經歷肯定不多,但是智不一定就少。有智,自然能增加自己的預見能力。
上面談到的是關於個人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