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愣了下,相互對視之後,眼中都有幾分認同。
何氏點頭,“嗯,我看也行。這味道不錯,吃法也新鮮呢”又與桌上幾人笑著,“你爹這回的腦子轉得也怪快”
李薇忙嚥下口中的食物,問道,“爹,你想開小飯館嗎?”
開飯館她可不行,前世不會經商,只會些種植養殖上面的兒的事情。再說,她們家現在已經夠忙亂了,再開個小飯館,少不得要丟下一兩樣。她可極為不捨呢。
李海歆笑著搖頭,又轉向吳旭,“旭哥兒,你說你開個小飯館兒咋樣?”
李薇眼兒眨了眨,登時明白了她爹的意思,又看她娘和幾個姐姐,也是一副瞭然的神情。
原來是想讓吳旭做這小飯館的生意
不待吳旭答話,便搶先出聲,叫著,“好,好,爹這個主意好。旭哥,你若開小飯館兒,咱有有魚塘,還有獨門的醃筍子呢。這可是別家都沒有的招牌菜”
何氏嫌她插話多,拍一巴掌,才笑著與吳旭說,“你爹說的這個法子,我看也行得通。你呀,好好想想,再回家跟你母親商量商量。”
吳旭瞄了眼春蘭,手掌握了握,點點頭,“嗯,我知道了,娘。”
何氏因他這聲稱呼笑開了懷,看來這大小茶禮都得加緊辦,等春蘭嫁過去,帶些本錢,兩人加緊幹幾年,好日子就要來嘍。
這麼一想更開始,笑著招呼大家吃魚。何氏家裡原沒人愛吃魚,主要是受不住那股魚腥味兒,也沒什麼好做法。今兒這魚做得味道重些,把魚腥味兒壓了下去,一家人都吃得十分順口。
不多會兒,魚肉便見了底,李薇便把清洗的小白菜兒,都扔了進去,讓大家燙著吃。
飯後吳旭說小魚塘裡沒什麼要緊的活兒,便去兔子舍雞舍幫會兒忙。春柳邊收拾碗筷邊與春蘭說,“二姐,我也覺得咱爹說的開小館的事兒可行,連我這一口魚肉不嘗的,吃的也順呢。你私下再跟他說說唄。”
春蘭頓了一會兒,點點頭。
日子緩緩過了兩日,天愈來愈熱,何氏記掛著年哥兒已去了宜陽有兩天,現下也不知道是個什麼光景,便催李海歆趕快去送錢兒,順帶瞧瞧他在那府裡到底咋樣了。一想到他回到府裡頭,可能可受旁人的氣,心裡頭就堵得厲害。
這兩天兒來,李海歆的氣也消得差不多了。便應了聲,讓何氏把想帶的該帶的都收拾收拾,明兒就去。
李薇這次去宜陽,除了看看佟永年在那邊兒過得咋樣,也有兩樣她認為的大事兒要辦,一是要找蓮子,因為蓮藕根莖這會兒也不好尋,即使是有,怕是要比蓮子貴許多。蓮子雖然不如根莖種植好,產量高,好象因為外殼比較硬的緣故,不太好出芽,但是過了第一年,到第二年上再種,便不用愁了。
第二是替小四姐找找書,難得她有興致,也藉機勾著她認些字兒。再還有就是看看能不能尋著新的農書,最好有養殖篇的,養魚也分粗養和細養,目前吳旭的這種狀況,只是粗養罷了。要想做精一門兒,多看多研究是不可少的。
第二日天矇矇亮,一家子人便出發去宜陽。姐妹幾人今日都換上暫新的夏衫,春蘭春柳也把她們的平日裡不戴的頭飾都拿了出來,連李海歆也特意換上暫新的淺藍細棉布新衣,頭臉兒收拾得乾乾淨的,一點鬍子茬兒都瞧不見,露著青幽幽的下巴。這身新衣一穿,象是一下子年輕了好幾歲。
爺幾個離家時,何氏再三叮嚀李海歆,見到年哥兒千萬彆氣。他是個有心思的孩子,即要走,肯定有非走不可的事兒,雖然咱不知曉,也別太生氣了,反倒讓他左右為難掛心。
又說春蘭春柳兩個,“你們兩個打也打過了,氣也氣過去了。瞧見年哥兒,可不準再訓斥他”
春蘭春柳都點頭。
六月初,早上還涼快些,姐妹幾人坐在車上,吹著微涼的晨風,說說笑笑的議論著路上一瞥而過的景物。愈走愈靠近宜陽,日頭也漸熱,她們不約而同的收了聲。各自沉默著。
宜陽城門樓子出現在眼前兒時,已是大半晌午,日頭毒辣得很,汗早已浸透了衣衫,姐妹幾人都提不起什麼精神去感嘆宜陽縣城的繁華。
李海歆熟門熟路的拐過幾道街,往佟維安的府第而去,在快行到佟府時,他卻在一家小茶樓跟前兒停了下來,停了牛車,要了一個雅室,姐姐幾人在店小二十分驚訝的目光中走了進去。
李海歆把牛車的包袱拎到雅室裡,叫了一壺茶,兩碟子茶點。讓春蘭春柳帶著妹妹們,先歇歇氣兒,消消汗,他則步行出去了茶樓,向佟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