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3 / 4)

小說:我讀道德經 作者:一意孤行

九年,即公元626年,年僅二十九歲的李世民透過玄武門之變,登上了唐朝帝位,年號“貞觀”,史稱唐太宗。

他即位不久,北方強大草原民族首領頡利統率二十萬鐵騎兵臨長安城下,大唐江山頓時處於風雨飄搖之中。李世民審時度勢,決定以屈求伸,以退為進,遂忍辱負重,與對手簽訂城下之盟,為朝廷贏得了增強實力,伺機反攻的寶貴時間。李世民經過數年臥薪嚐膽,厲兵秣馬,最終擊敗了強大對手頡利,洗雪前恥,實現了大唐一統。

戰爭勝利後,李世民趁熱打鐵,大力推行“夷漢一家”的民族和解政策,緩解因長期爭戰而形成的民族矛盾,開創了中華民族大融合的新篇章,各草原民族傾心歸附,共同尊奉李世民為“天可汗”。

國家承平後,李世民以隋亡為鑑,推行開明的治國方略,選擇了“撫民以靜”、“偃武修文”的和平發展道路,堅定不移地把理政的重點放在發展農桑,安定民生之上,省官並職,整肅貪瀆;虛心納諫,健全法制;擢拔人才,繁榮文化;造就“道不拾遺,夜不閉戶”的良好社會風尚,新生的唐王朝走上一條快速發展的道路,大唐因此而成為一個四方來賀、八方來朝的強盛國家。著名的“貞觀之治”從此被記錄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成為每一箇中國人心中永遠的光榮與驕傲!

約法三章

約法三章

漢高祖劉邦進入秦國都城咸陽以後,廢除了秦國的殘酷法律,僅約法三章作為臨時法律。封府庫秋毫無犯的退軍霸上,老百姓尊之為聖人。

公元前206年,劉邦率領大軍攻入關中,到達離秦都咸陽只有幾十里路的霸上。子嬰在僅當了46天的秦王后,向劉邦投降。

劉邦進咸陽後,本想住在豪華的王宮裡,但他的心腹樊噲和張良告誡他別這樣做,免得失掉人心。劉邦接受他們的意見,下令封閉王宮,並留下少數士兵保護王宮和藏有大量財寶的庫房,隨即還軍霸上。

為了取得民心,劉邦把關中各縣父老、豪傑召集起來,鄭重地向他們宣佈道:“秦朝的嚴刑苛法,把眾位害苦了,應該全部廢除。現在我和眾位約定,不論是誰,都要遵守三條法律。這三條是:殺人者要處死,傷人者要抵罪,盜竊者也要判罪!”父老、豪傑們都表示擁護約法三章。接著,劉邦又派出大批人員,到各縣各鄉去宣傳約法三章。百姓們聽了,都熱烈擁護,紛紛取了牛羊酒食來慰勞劉邦的軍隊。

其實他退軍霸上,並不是什麼都沒有拿,蕭何拿走了秦國的法典,他要認真研究秦國的法律,以便決定今後的治國方略。

秦國的法律:完善到每畝田地要施多少肥、下多少種子;嚴酷到飼養耕牛的人,耕牛腰圍減少一寸打多少皮鞭,都有嚴格規定。人民有如驚弓之鳥,稍不留神就會遭到滅頂之災。陳勝吳廣的起義軍就全部都是犯人,人民連生存都成問題了,愛國從何談起?

蕭何最終採用了黃老“無為而制”的治國方略,短短七十多年的時間,中國出現了歷史上著名的太平盛世“文景之治”,中國的經濟相當於當時世界經濟的總和。府庫裡的糧食多得來都發了黴,串錢的繩子都腐爛了,京城裡就連打更的老頭每天都有二兩小酒喝。中國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太平盛世。

老子的這套“無為而無所不為”的思想,對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影響非常深遠、意義非常重大。

第四章:道衝

第四章:道衝

道衝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筆者字面理解

道衝而用之,或不盈。

“道” 就像一個碩大無比的容器,但它裡面所蘊涵的內容,其運用的領域卻是用之不竭的。

淵兮,似萬物之宗。

他來自於萬物的內在本質博大精深,就像是萬物發源的根源。

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

在人類的認識過程中,要不斷消磨認識的鋒銳部分,消除各種認識的意見分歧,融合各種觀點的光輝,最終形成共同的觀點。“道”客觀存在,但在人類的認識過程中卻又深奧莫測。

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我們不知道“道”是怎樣產生的,好像是在天地形成之先(在人類產生之前就已經存在了)。

筆者感悟

按照老子所處的年代,當然不知道“道”是什麼時候形成的,即便是今天,人們也是在推測宇宙的形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