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提高修養和行善而達到福慧覺行圓滿的功德,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至得果
佛性”所具有的功德。《勝鬘經·寶窟上本》:“惡盡言功,善滿曰德。又德者得也,修功所得,故名功德也。”
《佛學常見辭彙》:“功是指善行,德是指善心。”這說明了進行棄惡行善的修持過程和結果都屬於功德。
2008年2月3日釋出於搜狐部落格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379 可否用方便去習氣
379 可否用方便去習氣
郭旭東
博友留言:請問老師,有時習氣很難去時可否用方便,曲線救國?
以下僅供參考。
不能有這樣的想法。一旦有了這樣的想法,很可能為自己不去除習氣找藉口。
其實,不要認為習氣很難去,道德的力量是無窮的。如果一個人真的樹立了高尚的價值觀和高尚的誓
願,那麼他必將產生巨大的精神動力,使自己矢志不移地提高修養,不斷改正自己的不足。
當然我們還要謙虛進步,不斷向別人學習各種對治習氣的方法,領悟真實的修養境界,而不是走形
式、作秀。要正信因果,考慮到自己的前途,要清楚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所以一定要積極主動地調動自己的主
觀能動性,真實地提高自己的修養。克服習氣的態度一定要堅決、徹底。因為這種提高修養的過程是以逆為順德,
要知道,“逆水行舟用力撐,一篙鬆勁退千尋。”
不要為此而感到苦惱,一定要樂觀起來,不要再人為地增加煩惱。要積極主動些克服習氣,那麼於其
中一定會找到樂趣的。
《圓覺經》:“善男子,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在去除習氣上,只要意識到
自己的習氣了,就應該立即遠離、克服這一習氣,而不要再以任何方便為藉口來躲避自己對不良習氣的克服,“不
作方便”,“亦無漸次”;一旦克服了習氣,自然清楚之前這樣做的原因和習氣克服後的真實境界狀態,“離幻即
覺”。
因此,一定要謙虛、刻苦、大精進地克服習氣,而不要為自己找任何理由或藉口迴避習氣的改正。不
要等待,不要觀望,不要期盼,從現在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嚴格自律,向著美好的未來前進。要時刻記住“態
度第一位”;不要在克服習氣上表現得懦弱無能,狂妄不羈;要由被動、無意識、自負轉為主動、自覺、謙虛地糾
正自己的習氣。惟有這樣,才能真正取得長足進步。於此,我們才會真正觀察與發現克服習氣的智慧、原因和樂趣
所在,而不是停滯不前和執著、煩惱於其中。
2008年2月4日釋出於部落格圈
380 可否用方便去習氣(二)
380 可否用方便去習氣(二)
郭旭東
博友在《可否用方便去習氣》留言:修行如逆水行舟; 不進則退。不過; 記得佛經上似乎有個比喻故
事; 來說明方便的重要; 說是一個商隊首領帶著商隊在艱難中前行; 在沙漠中大家都筋疲力盡; 走不動了; 這時商
隊首領就運用神通力; 變幻出一個城市; 使大家都能休息一下; 恢復體力和信心。 這似乎也是講菩薩運用方便的
事情; 與您的觀點有矛盾嗎?
以下僅供參考。
這是不矛盾的。
在博文《可否用方便去習氣》中針對的是個人如何對治習氣,裡面提到,個人“只要意識到自己的習
氣了,就應該立即遠離、克服這一習氣,而不要再以任何方便為藉口來躲避自己對不良習氣的克服”。而本問題中
關於方便的故事指的是菩薩用方便幫助別人克服習氣,並沒有使別人以此為藉口而躲避習氣的克服。但就菩薩個人
而言,自己對待無明、煩惱、習氣也是當機立斷而不放逸的。
《大方廣善巧方便經&;#8226;卷第二》:“具善巧方便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又如世間善用劍者,於其劍法
巧妙精熟。是人一時隱覆利劍,獨行曠野險難之處。於其中路忽見一人,單己無伴復無器仗。時用劍人見彼人已,
生悲愍心,即相附近,而謂言曰:‘汝今獨行一無伴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