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2 / 4)

小說:中國農曆養生法 作者:雙曲線

冬向夏是陰消陽長,由夏向冬是陽消陰長,夏至為至陽,冬至為至陰,期間是從量變到質變的演化過程……總之,世間一切事物;其屬性皆可以歸為陰陽。陰陽學說形成於自然經濟時代,人們對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的認知還非常有限,能借助的工具、手段、方法也非常有限,在既沒有分子學也沒有細胞學的古代,先賢們能把一切事物抽象為陰、陽,也讓今人無法不感嘆古人思想的力量。

感嘆之餘,不妨做一個假設:在人類認知視野已經可以上天入地,視線可以進入到奈米的今天,能否找到一種可以替代陰、陽的抽象概念來描述紛繁的世界呢?對立統一之說無法表現陰、陽的彼此消長;矛盾之說無法表現陰、陽的合二為一。總之,自陰陽學說問世以來,能完全包容而替代陰、陽的抽象概念還未見報道。8世紀德國數理哲學大師萊布尼茲是二進位制的始創者。他認為二進位制是一種非常美妙的表達方式,用0和1這兩個數字,可以組合成任意數。他很早就從好朋友鮑威特寄給他的拉丁文譯本《易經》中讀到了陰陽和八卦,認為中國的陰陽思想和八卦運算與數學二進位制有相通之處。二進位制的0和1是一對對立統一的概念,它們的表意完全不同,但具有強大的組合功能,二者結合可以表現任意數字。資訊科技正是利用這一點,採取通電和斷電來表示1和0,實現對資訊的數字化處理。陰陽的概念和八卦的符號類似於二進位制的兩個符號,也是對立統一的概念,具有強大的組合功能,透過不同的組合實現豐富的表意。既然電腦已經讓我們信服,二進位制可以把複雜的社會資訊數字化,讓我們越洋對話領略“天涯若比鄰”的開懷,享用網路購物“芝麻開門”的愜意,得到遠端醫療求教於名家的方便,還可以彈指一揮間管理自己的網路家園和虛擬社群,甚至養貓、養狗這些充滿情趣的事情,都能在電腦上體驗,還有網際網路上的演播廳,歌喉、舞姿都可以盡情展示,而且,今天的網際網路,正在向未來的物聯網“進化”,未來的生活,也許是全面資訊化的。二進位制的神奇應該讓我們沒有理由懷疑,世間萬事萬物,是可以高度抽象為陰、陽對立統一的。始創於中國古代的陰陽學說,作為一種哲理方法,歷經數千年時空保持經久不衰的生命力,只要我們用平和理性的心態來正確認識它,就能給我們今天的養生保健以有益的啟示。

農曆與陰陽(2)

農曆與陰陽

農曆是中國古代文化的重要組成之一,與陰陽學說有不可割裂的淵源。先民時期,從生產能力到思想文化都在萌發階段,最具有普適意義的事物首推日、月。日月交替伴隨事物的形態和屬性變化,植物的生長與衰亡、動物的生殖與休眠,莫不與日月交替息息相關。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陰、陽成為古人探究世界是什麼和為什麼的敲門磚。農曆是古人觀察天象所得,陰陽學說也在同期孕育,二者具有一種文化血脈的相互滲透,陰陽學說作為古人認識世界的方法論,必然體現在曆法等其他學科體系之中。

首先農曆採取的陰陽合曆,就充分體現了陰陽互補的整體觀。農曆的時令變化,都蘊涵著歲月的陰陽消長及其對生物節律的影響,如“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三月三,蛇出山,九月九,蛇入土(冬眠)”,甚至古代民間一些節令習俗,都能透射這種陰陽消長的訊息。冬至是古代一個很重要的節氣,這一天白晝最短,為至陰。從冬至的第二天開始,進入“數九寒冬”,同時因為陰達到極值而開始轉向陽的萌生。流傳在黃河中下游的數九民謠說: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河上走;五九六九沿河望柳;七九河開,*雁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歌謠中一九二九天氣冷得手不願意拿出來了,三九四九河道結冰可以走人,五九六九春回柳綠,七九河水解凍,*去南方過冬的大雁回來了,第九個九,就開始忙春耕了。

進入數九天,古代文人有各種詩文雅趣來消寒,但一般是男士所為。不過女士也不甘寂寞,創造了有特色的消寒方式。明代就流傳過一種女性專用的“曉妝染梅”消寒方法,具體做法是:“冬至後,貼梅花一枝於窗間,佳人曉妝,以胭脂日圖一圈,八十一圈既足,變作杏花,即暖回矣。”明代有文人專門寫詩描述這種雅趣:“試數窗間九九圖,餘寒消盡暖初回。梅花點遍無餘白,看到今朝是杏株。”進入數九天以後,用女性的胭脂每天塗抹一瓣寒梅,使得難耐的寒意變成了富有憧憬的詩意,九九過後就是滿目鮮豔的春花了,在這樣一種意境中,女性的春妝也一定更加俏麗,讓人不得不感嘆,古人對日月流逝中生態過程的體味別緻與匠心,對生態哲理的把握本真而貼切。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