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3 / 4)

小說:讓孩子快樂成才 作者:蠍子王

,連看電視也要有節制,使孩子在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中受到大人的影響。

現在小遠陽已認識2000多個漢字,會背誦近百首古詩詞,聽得懂近百個英語單詞,還會心算三位數加減和一位數乘除,心算速度具有小學二三年級的計算能力,能在30秒內準確地背誦圓周率到小數點後100位。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濃厚的學習興趣,活潑好動和安靜專注的特徵在孩子身上已得到較好的統一。

“資訊接收器”和“適應小精靈”

馮德全

孩子來到人世間的最大特點是什麼?有人說她只會吃、喝、拉、撒、睡和長。不,那只是他的生理需要,動物也有這樣的特點。從人與動物的根本區別上來思考,孩子心理上的特色才是他的本質特點:他是一架活的“資訊接收器”和一個神奇的“適應小精靈”。

寶寶的天性之一是接收外界資訊,生後數小時即能敏感光源和聲源,能嗅母親的體氣,尋找和吮吸母親的|乳頭,能諦聽音樂和各種聲音,四肢亂動去接觸各種物體。隨著孩子長大起來會爬會走以後,他可以不顧一切跌跌撞撞去探索資訊,抓、摸、看、聽、嘗、嗅、摔、撕……翻箱倒櫃的什麼都敢做。在接收的所有資訊中,孩子最敏感的還是親人的話語、語感、語氣、說話的表情和態勢,因為人天性是群居的動物。

孩子為什麼那樣貪婪地接收資訊?因為他要適應環境的資訊而生存而發展,這是大自然為物種繁衍進化所做的安排。他是“適應小精靈”,能在接收資訊中悄悄而完美地適應:適應各種自然環境、人文環境,各種語言表情、行為習慣,各種內心感受、文化習俗。他的所有“學習”和“養成”都是接收資訊而適應的結果,以至形成他的語言、行為、習慣、興趣、情感、意志、氣質和性格。人類如深知自身的這一天才特性,那麼只要生活環境給孩子良好、豐富的資訊,塑造一個健康、智慧、快樂、美好的人生還會難嗎?

早期教育說到底是給你寶寶怎樣的資訊,不靠喋喋不休的說教,而要給予良好資訊的“潛教育”,即不露痕跡的教育,或叫“不教的教育”。如果你只會喋喋不休地說教,或無可奈何地嘆息,孩子也會適應:成為聽話當作“耳邊風”和不求上進、毫無信心的人。

書包 網 87book。com 想看書來

如何克服寶寶的“三歲波折”

張先利

孩子在兩歲半至三歲期間,通常會產生厭棄學習、拒絕識字的情形。尤其是那些三歲前未形成“識字敏感”的孩子和從未識字,或雖識字但未進入閱讀的孩子,他們多數不能集中注意,難於安靜,視識字為畏途,結果往往弄得父母無可奈何,只好放棄努力,等待孩子上了小學讓老師去管教。有的孩子甚至從此難以培養起閱讀的興趣和自學的能力來。

兒童到了三歲左右產生的厭學情緒稱為“三歲波折”。這是他們心理發展日趨成熟的一種表現,是“反抗期”的一種反應。因為三歲左右的幼兒運動能力顯著增強,知識面明顯加寬,自我意識發展起來,要求獨立活動的願望也很快表現出來,被稱為“第二次斷奶”。這時,有的孩子上了幼兒園,能自由出去玩耍,他們被豐富多彩的生活遊戲吸引,對父母的指揮和包辦常常說“不”,進行反抗。應當說,這是由“無意識時代”向“興趣和趨向獨立時代”前進了,是兒童成長中符合規律的正常現象,同時也對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怎麼辦呢?關鍵是三歲後的幼兒教育更要內容豐富、方式多樣,識字則要遊戲化,並把嬰兒期識字活動的外部興趣(活動方式的興趣),逐步引導到對文字本身和讀書的內部興趣上來,以適應他們心理發展的需要。只要能創造多種多樣有趣的比嬰兒識字高一層次的識字遊戲,並幫助他們走進“閱讀的大千世界”,就一定能渡過“三歲波折”這條河,還能發展求知慾和意志力等優良性格品質。

劉媚剛滿三歲不久,有一個星期,父母因特殊原因中斷了對女兒的識字教育,她就整天跟一個小男孩玩耍。當媽媽騰出空來抓她的學習時,她突然反抗了,只要提“學習”她就跑。那時,媽媽心急如焚。正當束手無策時,讀到了日本井深先生所著《三歲之前的教育》一書,才知道原來是幼兒心理發生了變化。一般三歲之前的幼兒無自我意識,可以灌輸,三歲以後的教育方法不宜再主觀指揮。於是,媽媽挖空心思去想出了很多很好的遊戲,而且自制了不少教具和玩具,每天晚上玩不同的遊戲,完全避開“學習”二字,而實際上將學習內容都融在其中了。她們一起講故事,猜謎語,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