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部分(3 / 4)

小說:回到清朝當海盜 作者:冥王

時地發了話,避免了楊度可能的發言。明擺著楊度對軍隊管理邊境地區的提議還有些意見的,這個,需要下來溝通。否則一旦爭執起來就不好收場了。“目前迫在眉睫的事情,是如何在全國掀起支援邊疆、建設邊疆的熱潮,靠後備軍那四萬人是無法支撐起邊疆的。如果他們願意留下來,帝國要給他們以榮譽,給他們提供最大限度的方便,給他們解決家庭的問題。想一想,除了愛國激情以外,有什麼理由讓一個上海或者其他地方的青年去北方苦寒之地紮根?不,不是紮根,是留在那裡3年甚至5年。”

“500萬俄國人留下的空白,帝國需要在遷移蒙古人回舊轄地的同時打破蒙古部落的界限,打破蒙古傳統的統治勢力封鎖。我建議在蒙古也相應設立總管區,逐步消除封建的王公和僧侶統治制度。其他地區,可以發動全國的力量,願意舉家搬遷的最好。”方維志的思維逐漸放了開來,話題這個東西是越討論思路越開闊、越深入的。現在,他就把蒙古舊轄地必然要進行的重新分配與破除蒙古族封建統治結合在了一起。蒙古王公現在還有私軍,還對部落人民有著生殺大權,還有可能對中央政府的行政舉措陽奉陰違或者乾脆置之不理。中央政府對邊疆的控制要緊密,必須要解決這個問題。

“反對!這樣可能激發民族矛盾和蒙古部落間的矛盾。邊疆建設需要的是團結,只有各民族團結在一起,才能建設穩定的邊疆。”鄭安邦站了起來大聲地說著,他不必擔心這樣會得罪方維志,兩個人在私底下和有的公開場合也是經常爭論的。同是從舊金山致公堂出來的兩個青年,如今一個管著朝日事務,一個管著會務和企業獲取國家工業技術的審批。

“民族矛盾?民族團結?安邦你沒有去過蒙古,你不知道蒙古的具體情況。我們前階段做的是蒙古王公的工作,而不是給蒙古族廣大的人民造福。拿巴泰和海山來說吧,他們是國防軍的將校,可是也是蒙古的部落頭領。巴泰有3萬部屬,在烏稜臺他就是皇帝,哦,不,我失言了。我的意思是他就是唯一的話事者,其他人要不是他的部屬,要不就是他的奴隸。民族團結,應該是團結所有人,不是一個王公!”方維志的理由是充分的,只是他現在不可能在一個想法的基礎上拿出一個穩妥的、可行的計刑出來而已。

“西藏也是這樣,新疆還是這樣,包括四川的彝族地區也是這樣。少數民族的問題,現在如何解決?我建議,帝國實行勳爵制度,取消以前的王公貴族的一切封號,把爵位和土地分化開來,消滅封建農奴制度。”鄭安邦把話題轉了一下,他承認方維志說得是事實,也明白了方維志話裡的意圖,所以他的腦筋很快就轉到了幫方維志的提議找解決辦法方向上來。

邊疆建設必然觸動少數民族的問題,這是擺在龍劍銘面前一個無法迴避的難題。

第五十二節 到邊疆去

古往今來,無數的政治家想從根本是解決民族問題,邊疆問題都告失敗,其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民族間生存地域帶來的生存方式的不同,從而衍生出來的文化背景和民族個性的巨大差異。不消除這種差異,民族融合就不可能真正地得到實現。民族之間有區別,又勢必造成中央政府在政策上趨向發生改變。

實施邊墾,在哪種程度上實施邊墾才能不觸動少數民族的利益,才能把邊墾作為主動進行民族融合的一步棋?

在紫禁城裡那個不大的御花園裡曬太陽的眾人都陷入了苦思。

“邊墾,是墾殖、邊防、文化教育和經濟建設四位一體的宏大工程,宏明(方維志)說得很好,把邊墾與少數民族人民的解放結合在一起,既有利於邊疆建設,又能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生產力的發展和政治制度的重新整理。但是,這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我看,還是順其自然吧,讓生產力去帶動少數民族地區的社會革新,雖然見效比較慢,但是勝在穩妥!參加邊墾的人需要慎重選擇,首先考慮的是國防軍後備軍人員,同時要注意斟選,鼓勵有文化的,有工業技術的人留在邊疆,民興公司方面,也可以找蒙古王公和寺院設立農墾公司、畜牧加工公司和邊貿公司,邊疆經濟建設和少數民族教育和生產力解放齊頭並進。真正讓蒙古族或者其他民族地首領們感受到解放生產力對他們帶來的好處。這樣一來,我們的壓力和阻力就會減輕不少。需要在這裡提醒的是,邊疆地區的農業和工商業發展,應該儘量避免與牧民爭奪土地資源,儘量避免砍伐森林。我們在治理大草原沙化現象,不能讓此前的努力在邊墾地大旗下毀於一旦。”龍劍銘見眾人都不再有提議了。才最後確定了以經濟發展帶動少數民族地區社會變革的方針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