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之這份禮物,顯然是送到了點子上。
見鄭勝收下了禮物,林敬之才隨著鄭劍秋一起坐了下來,而鄭管家則在主子的示意下退出了大廳,順便接收院落中,那些林府的下人們帶來的禮品。
回到府中後,鄭劍秋便找到父親商量了一番,看能想個什麼辦法勸林敬之回心轉意,重新踏入仕途,於是三人坐著閒聊了幾句後,鄭劍秋便道:“林賢弟,林家有大恩於我,所以為兄有句話憋在心裡,實在是不吐不快。”
“哦?鄭大哥請直言便是。”林敬之猜不透鄭劍秋想要說些什麼。
鄭劍秋正了正臉色,回道:“林賢弟,為兄就是想要勸你重新拿起聖賢書與筆墨硯臺,重新考慮向仕途朝堂發展,以你十四歲就能高中舉人的才華,就這麼放棄大好的錦繡前程,只想做個商家子弟,實在是太可惜了。”
已故的林敬之是被父母一起離世的事情給打擊到了,所以才許下誓言不再踏足朝堂,後來就是連林老太君親自勸說,都沒能讓其回頭,現在的林敬之以前還覺得這是件好事,至少不用他去墨文弄墨,省得露了馬腳,但隨著田機與王蒙等貪心的狗官派人去攪撓林家的店鋪生意後,他才漸漸對此事持有了不同的態度。
不說別的,單只是林家能出一位品階不大的官員,他田機與王蒙就不敢如此放肆!
當然,想歸想,林敬之對於向朝堂發展,去做官一事,仍然是很排斥的,因為他上一世只是個平民孤兒,根本就不懂得為官之道,從電視與小說中瞭解,並不是當個好官,當個清官,就能流芳百世,長命百歲的。
為官有為官的道理,就像是經商要懂得如何去做生意一樣,若是沒這個悟性,參不透其中的規則與定律,最終別說是光耀門楣了,就是想要保全性命,怕也是件天大的難事。
而且一個不好,甚至會連累全家人一起陪葬,這裡是類似於中國古代的社會,不是現代,一個人犯事一個人當,有很多罪名是累及全家,甚至於株連九族的。
林敬之這般想著,眉頭便輕輕皺了起來,坐在上首位置的鄭勝見狀,突然開口道:“賢侄可是礙於以前發下的誓言,不好改口,怕被人看輕了去?”
任誰也知道,商人再如何有錢,地位也比不得當朝的官員,所以鄭勝會如此猜測,也不是沒有道理。!~!
..
第九十五章 欲速則不達
在這個時代,人無信不立,更何況林敬之以十四之齡剛高中舉人不久,就許下了誓言,弄的此事滿城風雨,人盡皆知,所以現在的林敬之即便是想要再涉官途,也得先想想能不能頂的住眾人輿論的指責與刁難。
再則林敬之發誓的緣由是因為父母雙親的離世,若是他果真違了誓言,豈不是成了不孝之徒?
無信,不孝,佔了這兩樣,如果不能找到更好的藉口反駁,即便是他有再高的才華,也無法得到天下人的認同,前途也就堪優了。
試問,哪個皇帝敢重用被天下人唾棄的舉人?
什麼樣的主子,用什麼樣的奴才,若果真皇帝敢重用他,豈不是也背上了無信不孝的罪名?
對於要不要再入仕途一事,林敬之以前是仔細想過的,而且想的很透徹,他既對做官排斥,又想通了其中的環節,所以覺得日後若無好的契機或者機遇,他這輩子是與做官無緣了。
“回鄭將軍……”
林敬之剛待開口,卻被鄭勝出言打斷,說實話,除了想要促成兒子與林敬之結交以外,單憑林敬之十分有心的送的那枚玉如意,鄭勝也對這個青年也是大有好感,“賢侄不必如此見外,這裡即不是朝堂,也不是在軍營之中,你還是稱老夫一聲鄭伯伯吧。”
“是,鄭伯伯。”林敬之正想著怎麼與人家套近乎呢,對方就自動開了口,這種巴不得的好事,他自然不會開口拒絕,緊接著,又解釋道:“鄭伯伯,實不相瞞,小侄之所以不願意再入仕途,主要還是因為雙親的離去,對小侄的打擊太大了。”
“小侄能以十四之齡考中舉人,是多虧了有父母雙親孜孜不倦的教誨與栽培,可事到最後,小侄卻因為考取功名,而害的父母大人鬱鬱而終,試問鄭伯伯,以小侄如此自私自利的秉性,如何有資格涉足朝堂,再則,父母雙親已然不在,小侄就算是能高中狀元郎,又做給誰看呢!”
把已故林敬之不願做官的想法一一說了出來,林敬之也是心有感觸,眼眶一酸,便掉下了幾滴清淚,上一世,他的父母在臨死前還一遍又一遍的囑咐他,要他一定要好好的活下去,所以有關父母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