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乾坤豈為東國清(2 / 5)

小說:赤心巡天 作者:情何以甚

現,那位帶領莊國中興的強主,原來也是如此至情至性的人!由此而欲往莊國投效的人,不在少數。

莊國國相杜如晦也公開表示,當年他們沒有保護好本國子民,以至於楓林城城域淪喪,僅得姜望逃生,遠走異國,這些全都是他這個國相的過錯。當初他困宥於楓林城的苦痛中無法自拔,見到了一些片面的證據,便誤會姜望通魔,一度恨其入骨,幸虧有三刑宮釐清真相,才沒有讓誤會延續下去。他雖然已經受到了鞭笞,得到了應有的教訓,但至今仍然感到慚愧,希望有機會當面向武安侯致歉。

同時,他很理解姜望對國家,對莊廷的不信任,姜望當年才十七歲,要他理解國家的苦衷並不現實。

言曰:“莊雖姜武安之故國,然國小力弱,於份未盡,於心未逮,未能盡護民之責。今姜武安於東齊有大功,得享盛名,餘心甚慰。楓林亡魂之痛,亦有歸依。”

他很欣慰姜望在齊國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也代表莊國,表示了對齊國這天下霸國的尊重,並祝福姜望能在齊國擁有更美好的未來,說“好男兒功成不必在故土,大丈夫揚名自可在他鄉”。

從景國到莊國,從裴星河到杜如晦,這一套動作行雲流水,頃刻便扭轉了鏡世臺因為先前緘默而遭遇的不利輿論。

鏡世臺根本不是緘默,也從來不針對某一個具體的人。鏡世臺是有更大的責任感,更大的承擔,自然要更謹慎,不能輕率行事!

一時間無生教是人人喊打,惡名遠揚。

而莊國君臣相得,君民一心。莊君莊高羨和莊國出身的姜望,一者固守家國,一者遠走千里,都是為復邪教之仇,都在為數十萬無辜亡魂的痛楚而努力……殊途而同歸,實在感人肺腑。莊國對去國遊子的體貼與呵護,更是傳為佳話。

……

……

莊國,新安城,並不富麗的相國府中。

“……事情便是如此。”

杜如晦坐在主位,慢慢地說著話。

曾經的滿頭烏髮,不知何時,已經錯雜銀絲。

說是神臨不老,可他為國憂思太過。

自董阿死後,遲遲沒有找到一個可以分擔國事的人。

傅抱松太直,黎劍秋太悶,林正仁太不可靠。

他一邊操持國事,一邊替君主擔責,一邊還要培養人才……曾經洞真有望,如今卻是漸行漸遠了。

好在莊國國勢日漸茁壯,他也未嘗不可於官道上再有寄託,而不必急於傳承政柄。

他愁思難去地坐著,對著幾個年輕人說話:“如今姜望在霸國竊據高位,深得齊天子信任。那姜述為了齊國霸業,必然會不遺餘力地打擊道屬,所以一定會不惜代價,維護姜望的名譽,替姜望發聲。

當初替姜望作證的規天宮劇匱真人,乃是餘北斗的舊相識。餘北斗為求命佔之術的出路,在齊國盤桓多年,他是替誰說話,所求為何,是不言自喻……

咱們勢不如人,又因為素來自立,得不到景國更多支援。

當初本相只能去玉京山受刑,而如今,也只可順應天下洶洶物議。”

他沉重地嘆了一口氣:“我們不僅不能揭穿他,還要幫他圓謊。不然當初白骨道為禍的這盆髒水,就要潑到我莊國頭上了。”

與坐的年輕人都大有前途,好些個都是國道院出身,列名曾經的“國院六傑”。

當然,如今入朝為官,散落在軍方、政界、緝刑司,自不復舊稱。國院有新的人才出來,他們也開始嶄露頭角。

今日聚集在國相府的六個年輕人,都列名“新安八俊”之中。

所謂“新安八俊”,乃是朝野都認可的八位俊才,其中有兩個是他國過來投效的人才,剩下大部分是國道院出身……因為秀出群倫的才華,被廣泛寄予厚望。

譬如新安八俊之首,以仁心知禮的形象,被廣為稱頌的林正仁,曾經在黃河之會都打進了正賽。可惜為國搏命太過,遭到了血鬼反噬,沒能更進一步。

譬如已故副相董阿的傳人,八俊第三的黎劍秋。一手劍術超凡脫俗,神通道法更是國內罕有其匹。

譬如八俊第四、又臭又硬的傅抱松……

“國相為什麼會說……”傅抱松沉吟著道:“齊國會潑髒水到我們頭上來呢?”

敢於當面質疑杜如晦的判斷的,恐怕莊國上下,也只有一個傅抱鬆了。

此人不近人情,只認死理,常為同僚所忌。

林正仁常與人言,他雖然很佩服傅抱松,但傅抱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