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2 / 4)

小說:毛澤東品國學 作者:卡車

《資治通鑑》這部編年體通史,論其地位,可用清人王鳴盛的一句話來概括:“此天地間必不可無之書,亦學者必不可不讀之書也。”

《資治通鑑》的作者司馬光(1019~1086年),立志要寫出一部內容有“善可為法,惡可為戒”之用,形式有簡明扼要之長的通史。他於北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將自己編成的從戰國到秦亡這一段歷史的編年體《通志》八捲進呈英宗,得到英宗的讚賞和支援。英宗鼓勵他繼續編下去,給他配備了幾名得力助手,專門設定了書局,並賜書名為《歷代君臣事蹟》。第二年(1067年),神宗繼位,以其所編具有“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之意,又新賜書名曰《資治通鑑》。

司馬光前後用了19年的時間,終於在神宗元豐七年(1084年)即司馬光去世前兩年,將編好的《資治通鑑》全書呈報宋神宗。元佑元年(1086年)九月,司馬光病逝;同年十月,宋神宗敕命將校定的《資治通鑑》書稿予以刻印。可以說,司馬光傾其畢生精力,一絲不苟地完成了這部巨著。他在《進書表》中稱“臣之精力,盡於此書”,實屬記實之辭。

《資治通鑑》全書共294卷,逐年記載了自公元前403年至公元959年這1362年間發生的大事。除採用正史資料外,還博採雜史222種以上。書中記事,條理清晰,層次分明,詳而不亂。因此,這部編年體史書,體大思精,不但史料充實,而且文筆生動,特別是它的時間概念極為明確具體,讓人愛看,看了還想看,又很耐看,其魅力是經久不衰的。

1912年,年方19歲的毛澤東在一連投考實業、法政、商業幾個專門學校都不滿意而自動退學後,報考湖南省立高等中學,以第一名的優秀成績被教育家符定一錄取。符定一對毛澤東十分器重,特地借給他一部《通鑑輯覽》。毛澤東反覆閱讀,由此開始奠定了解中國歷史的基礎,也激發了他對《資治通鑑》的濃厚的興趣。

據毛澤東的護士孟錦雲(毛澤東生前戲稱她為“孟夫子”)回憶,毛澤東的床頭總是放著一部《資治通鑑》,這是一部被他讀破了的書。有不少頁都用透明膠貼住,這部書上不知留下了他多少次閱讀的印跡。

有一段時間,毛澤東讀《資治通鑑》,真是入了迷。他一讀就是半天,累了,翻個身,又讀好幾個小時,這樣持續了好長時間。毛澤東讀書的那種全神貫注的神態,讓孟錦雲終生難忘。

毛澤東還勸孟錦雲讀一讀《資治通鑑》,並且送給她一本介紹《資治通鑑》的小冊子作為入門讀物。在讀了這本小冊子後,孟錦雲請教毛澤東說:“這部書叫《資治通鑑》,是讓統治者把歷史當做一面鏡子,照照自己,可為什麼不從有史以來就寫,而是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寫起呢?”

聽到這個提問,毛澤東的眼睛一亮,顯出異常高興的神情,笑著對小孟說:“這個問題提得好,孟夫子真是動了腦筋。看來,你是嫌這面鏡子不夠大,怕照得不夠全面。其實,這面鏡子已經不小了,統治者如果認真照一下的話,恐怕不會一點益處沒有。如書裡論曰:‘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清朝的雍正皇帝看了很讚賞,並據此得出了結論,治國就是治吏。如果臣下個個寡廉鮮恥,貪得無厭,那非天下大亂不可。”

第三章 毛澤東智品古代史籍(6)

孟錦雲說:“主席,您講的這個意思我明白,歷史確實是一面鏡子,可是為什麼不從頭寫起呢?從頭寫不是更完整嗎?”

毛澤東說:“司馬光之所以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寫起,是因為這一年中國歷史上發生了一件大事,或者說是司馬光認為發生了一件大事。”

孟錦雲說:“這一年有什麼大事?我學過的歷史書上,怎麼沒講到?”

毛澤東說:“這年,周天子命韓、趙、魏三家為諸侯,這一承認不要緊,使原先不合法的三家分晉變成合法的了,司馬光認為這是周室衰落的關鍵。‘非三晉之壞禮,乃天子自壞也’。選擇這一年的這件事為《通鑑》的首篇,這是開宗明義,與《資治通鑑》的書名完全切題。下面做得不合法,上面還承認,看來這個周天子沒有原則,沒有是非。無是無非,當然非亂不可。這叫上樑不正下樑歪嘛。任何國家都是一樣,你上面敢胡來,下面憑什麼老老實實,這叫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孟錦雲說:“為什麼從這年開頭我明白了,可為什麼只寫到五代就停止了呢?”

毛澤東說:“有人說,這是由於宋代自有國史,不依據國史,另編一本有困難。我看這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