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21年,也就是華夏官方第一次公佈JF-0的訊息之後,美國官方就表示,將加快重啟F-22A生產線的工作,而且考慮在重新啟動之後解除出口禁令,向有需要的盟友提供這種戰鬥機。
當時,還沒有多少人把這兩者聯絡起來。
幾個月之後,在JF-0的第一架原型機首飛,而且華夏的飛機制造公司公開了其基本設計指標之後,外界才恍然大悟。
美國打算出口F-22A,其實就是衝著JF-0去的。
很簡單,要是說制空作戰,能夠壓住JF-0的就只有F-22A。
也就是說,美國打算用F-22A來搶佔制空戰鬥機的市場,從而把JF-0逼入死角,讓其無法獲得海外訂單。
至少,能夠讓JF-0出口量減少很多。
當然,要說到制空作戰能力,JF-0絕對不是F-22A的對手。
不管JF-0有多麼先進,也不可能是重型戰鬥機的對手,就像F-16的敏捷性再好,在空戰中也不是F-15的對手一樣。
此外,重新生產的F-22A,絕對不是F-22A。
準確的稱呼,也許應該是F-22b或者F-22。
為什麼?
在重啟生產線,準確說是在重新生產之前,美國肯定會對F-22A進行改進,用上過去十幾年裡誕生的新技術,以及眾多已經用到了F-5上,卻沒有用到F-22A的新裝置,來大幅度的提高F-22的戰鬥力。
經過這麼一番改動,F-22的效能必然會提高一大截。
別的不說,只是輕量化的結構設計,就能讓F-22減重2噸到噸,而且肯定會採用推力更大的發動機。
保守估計,F-22b的機動效能會比F-22A提高0%以上。
JF-0不過就是一中中型戰鬥機,因此就算採用了最新的設計思想與先進技術,也肯定比不上F-22b。
當然,F-22b的問題同樣突出。
什麼問題?
價格。
雖然在美國表示加快重啟生產線的工作,並且表示會考慮出口之後,日本與以色列都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韓國與印度也有加入的意願,但是隻要談到錢,那麼任何美好的願望都會打是一個天大的問號。
洛馬公司對重啟F-22A的生產線開出了400億美元的報價,還是最保守的報價。
按照洛馬公司提交的報價書,因為幾乎所有裝置都需要重新採購,還得重新培養熟練的技術工人,以及存在的通貨膨脹等因素,如果能在2025年之前完成,400億美元勉強算是夠了,如果拖到2025年之後,那麼每延長一年,重啟生產線的費用就要增加50億,說不定更多。
反正,一句話,要重啟生產線,得先把錢湊夠。
其實,也不能怪洛馬公司貪心。
當初,在完成了F-22A的生產之後,洛馬公司就向美國國防部提出,每年只需要投入大約10億美元,就能把生產線保留下來,確保在今後有需要的時候能夠以最小的代價重啟生產線。
按照洛馬公司當時提交的報告,如果停產十年,那麼在十年之後復產的時候,算上期間維持生產線投入的大概150億美元,總花費在250億美元以內,比拆掉生產線再重新組建生產線少了上百億美元。
此外,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能夠在十年之內一直為美軍的F-22A提供升級改進服務。
可惜,美國國防部沒有采納洛馬公司的提議。
顯然,要湊夠400億美元,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關鍵就是,美國國會依然沒有批准讓F-22A出口。
雖然日本很想採購F-22A,也願意提供一部分的恢復生產線的費用,但是前提是必須讓美國國會解除出口禁令,而且必須讓日本的企業參與後期的生產工作,即需要向日本出售一條生產線。
很明顯,這是不大可能的事情,特別是出售生產線。
說白了,F-22A的市場需求量本來就不大,需要兩條生產線嗎?
按照最樂觀的估計,日本也就採購120架到150架,用來取代F-15J,維持現有重型戰鬥機的規模。
至於其他幾個國家,採購量更少,以色列最多40架,韓國最多60架。
印度?
先不說印度需要多少重型戰鬥機,印度買得起多少重型戰鬥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