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的卿大夫開始面面相覷。
講道理,一國之君再沒有實際的權柄,他至少能夠代表一個國家。
要是晉君周真的答應鄭國馬上出兵,到時候一眾卿大夫再不樂意,為了國家的信譽而考慮,只能捏著鼻子率軍出發了。
郤錡看向祁午,說道:“你立刻入宮,轉告君上不要答應鄭國什麼事情。”
祁午沒有猶豫,站起來行禮就走。
卿大夫之中有一名來自國君的代表,好像也不全然是壞事?
像現在,出了不可預估的事情,祁午可以馬上前去謁見。
“新軍佐的兩個‘師’,聽說一眾封君進行了加強?”士匄問樓令。
這種事情,怎麼會問樓令呢?
樓令笑著說道:“封君從我這邊採購的甲冑,合起來約有七百套。”
士匄笑著說道:“不少算了。”
那倒是。
晉國的公族封君並不窮,他們只是捨不得將錢花在裝備上面。
那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事情,跟近數十年卿位家族總是充當主力關係很大。
晉國的卿位家族太能打,功勞基本上也是落到卿位家族手裡,很容易讓其餘家族變得懈怠。
公族封君又跟其餘普通貴族不一樣,他們仗著公族封君的身份,各方面的壓力沒有那麼大。
因此,不怪公族封君對軍事建設越來越懈怠,甚至是開始有了追求奢靡的風氣。
等祁午來到宮城見到晉君周,恰好看到子國在哭求。
子國剛到不久,見到晉君周就開始哭,一邊哭一邊描述鄭國面臨的壓力。
說來說去就一個核心,楚國集結了數量龐大的大軍,隨時有北上入侵鄭國的可能。
鄭國雖然是一個大國,但是跟楚國相比顯得弱小。
幸好鄭國還有晉國這個大哥,趕緊過來求保護了。
面對子國的哭慘?晉君週一方面覺得好笑,另一方面挺猶豫的。
聰慧如晉君周,他已經知道樓令力主吞併鄭國。
可以開疆拓土,得到的還都是經過開發的土地,有現成的城池和村莊可以入住,對國家肯定是一件好事,尤其是鄭國並非晉國的對手。
問題出在哪裡?晉君周很擔憂卿位家族在吞併鄭國之後變得更強大。
晉國的幾個卿位家族現在已經足夠強大,實力再繼續膨脹下去,晉君周認為自己這一代無法解決,以後的國君更不可能解決。
只是,晉君周很清楚除非有卿大夫極力反對,要不然吞併鄭國幾乎就是時間問題。
“新軍佐來了?”晉君周對祁午肯定願意和顏歡色。
“君上。”祁午先對晉君周行禮,得到允許再走近,壓低聲音說道:“君上,方才會議已經有決議,請君上斟酌。”
什麼決議被定了?就是不會支援鄭國,就是要鄭國投降楚國。
看吧,晉君週一聽到這個訊息,儘管知道是遲早的事情,心裡還是生出不悅。
晉君周皺眉看著祁午,嘲弄似得說道:“寡人怎麼會答應,又怎麼答應鄭國的求援。”
說到底,晉君周就是太年輕,面對其餘卿大夫還肯用心偽裝,對上一手扶持上去的祁午就顯得隨意多了。
“君上?可不要說這樣的話。”祁午到現在都還沒有想清楚怎麼走未來的路,面對晉君周和其他卿大夫都顯得極為小心謹慎:“乃是下軍將提議。臣以為下軍將的提議,不會有同僚拒絕。”
“知道了。”晉君周當然看出祁午有蛇鼠兩端的跡象,說道:“一眾封君的部隊已經到位。這一次南下,你務必好好表現。”
祁午嚴肅應道:“臣必當竭盡全力,爭取立功。”
對於能不能立功,祁午並不感到擔憂。
晉國可是要四個滿編軍團南下,哪有戰敗的可能?
既然晉國不會戰敗,有大把的功勞可以撈,尤其是作為卿大夫撈起功勞來就顯得更為便利了。
晉君周看到祁午那樣不免皺眉,提醒道:“你可是代表公族。”
晉國現在大體上分了三大陣營,分別是卿族、公族和其他貴族;要再細分陣營的話,光是卿族之中就能夠分出更多的陣營來,比如卿族中又有郤氏與樓氏最為親近,荀氏與範氏天然需要抱團。
講實話,晉君周很喜歡一眾貴族分出無數個陣營,不是這樣根本沒有操作的餘地,只是又不希望各個陣營的矛盾太尖銳。
子國在祁午過來後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