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部分(3 / 4)

小說:永曆四年 作者:蒂帆

主親臨前線的英武與政事軍務上的從諫如流,以及魯監國朝廷內部文官集團對於陳文的看重。至於其他的事情則很少提及,甚至連張名振、阮進等勳臣提到的次數也不是很多。陳文隱隱約約的感到了些什麼,只是雙方誰也沒有捅破這最後的一層窗戶紙。

前腳送走了魯監國的欽差,後腳陳文和王江便迎來了另一個使者。來人出自陳天樞的平岡明軍,確切的說卻是大蘭山明軍左右營指揮劉翼明的親信陳國寶的下屬。

本來,按照陳天樞的遺命,陳國寶與陳天樞的餘部準備啟程前往天台山投奔俞國望,只是預先派出的使者到了俞國望那裡才知道大蘭山明軍餘部就在附近,於是便趕了過來。

由於四明湖之戰後平岡明軍及大蘭山左右兩營殘部與大蘭山老營失去了聯絡,來人便從那一戰開始講起,直到陳天樞在三月初三的夜裡逝世的訊息。對此,王江表示一定會向魯監國表奏陳天樞這長久以來的功績,並且為其爭取一個比較好的諡號。

陳天樞的喪事辦完後,平岡明軍也迅速的分為兩派。一部分軍官認為應該遵照陳天樞的遺命與大蘭山明軍左右兩營的殘部一起南下天台山;而另一部分則表示平岡明軍佔領區的平岡、東山一帶的百姓大多不願離開,應該留下來繼續保護百姓不受清軍的蹂躪。

由於矛盾不可調和,雙方一度劍拔弩張,只是由於實力相當,最後才各退一步,勉強達成了妥協——遵守自覺自願的基本原則,願意留下的留下,不願意留下的也可以離開,糧草軍資平分,雙方互不干涉。而這個使者便是選擇離開的那部分明軍派來探路的。

在得知了左右兩營留在老營的軍屬隨著老營轉移到此地,這個使者便代表陳國寶請求歸隊。對此,王江表示熱烈的歡迎,而陳文卻顯得冷漠了許多。

幾個月前,大蘭山明軍後營也是這樣歸隊的,可是其主帥毛明山一走,剩下的這些軍官便徹底不受控制了。對毛明山的命令置若罔聞不說,這一個月來軍紀上也開始鬆散了不少,甚至出現了大蘭山明軍歷史上從未有過的擾民現象。

只是由於那個大小相制的祖制,陳文未有充足的理由對其進行嚴懲,最後還是由作為監軍文官的王江把犯事的兵卒拉出來訓誡了一番,對百姓進行了一些賠償,這事情便宣告結束了。

王江的處置方式很是合乎他的性格,卻並不為陳文所認同。在他看來,若是王翊還在,亦或是領軍的是張煌言的話,這個犯兵只有死路一條,因為只有這樣才可能遏制住軍隊騷擾百姓的事件再度發生。

歷史上,王江和沈調倫曾經在張名振、陳六御收復舟山期間再度起兵四明山,可是僅僅堅持了半年就被清軍徹底消滅。其原因中很有一部分便是王、沈二人管束不住軍隊,士卒偷盜劫掠百姓失了民心,致使其無法像王翊時那般聚集起更大的力量與清軍周旋。

就像是黃宗羲所說的那樣,永曆十年,大蘭山明軍復起,可是卻如“其父殺人報仇,其子行劫,盡失其傳矣”,如此焉能不敗?

後營吃著軍餉還在擾民的事情發生後,陳文已經開始有些後悔當初沒有將其收歸旗下進行管束,只是事已至此,也只能這樣了。此間左右兩營的殘部竟然也要求歸隊,同行的居然還有部分平岡明軍,這使得陳文心中的擔憂也隨之進一步加深了。

ps:這兩週,諸事不利,情緒也隨之低落,進而影響到了更新,尤其是這個星期。直到星期五才有一個好訊息,醫院那邊來信兒,筆者家人的檢查結束,並不算嚴重,半年後複查即可,阿彌陀佛。然後,筆者就感冒了……

ps:欠下的章節近期會盡量補上,年前補不上過年總能補齊的,實在不行就不去拜年了。

第十三章 文武

永曆五年七月十一,魯監國朝舟山行在。

由於要穿越清軍佔領區,再加上六月時清軍已經開始有意識的戒嚴海防,即便在有人引路的情況下,前往天台山宣詔的欽差也花費了一個多月的時間才返回到舟山。

將宣詔的過程、陳文反對招其入衛的問題、以及體量各部的情況盡皆向魯監國奏明後,那兩名欽差便離開了大殿。只是他們在離開後並沒有回家,也沒有前往魯監國朝廷當下最具權勢的定西侯張名振的府邸,而是來到了內閣首輔張肯堂的家,等待其下值。

今天的議題比較多,宣詔完成意味著大蘭山明軍重歸魯監國明軍序列,天台山各部明軍的詳情在手也好弄清楚那裡的形勢。至於陳文抗旨的問題,無論是魯監國,還是張肯堂都拿不出什麼解決的辦法,就連張名振也只是說了兩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