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部分(2 / 4)

小說:永曆四年 作者:蒂帆

地子弟存在,而最重要的還是這支以戚帥成法練兵的明軍乃是被傳為蓬萊戚家女婿的陳文所重建的戚家軍!

如此驚人的訊息必須儘快向各家的族長以及各村鎮的鄉老報告,以便讓這些更有權威和閱歷的長輩能夠趕在最好的時機出現前商議出對策,使得本族親屬能夠儘可能的規避其中風險同時獲取更大的利益。

懷揣著類似的想法,聚居於縣城以西夏演的樓傳宗和幾個同樣來自府城以西的團練兵代表在繞過了縣城後才紛紛登岸,步行返回家鄉。

到了九月初一的下午,陳文早已從九如堂回到軍營之後,樓傳宗才趕到了夏演樓家的祠堂。在拜祭過祖先後,便趕去向當代樓家的族長彙報此番前往東陽縣的具體情況。

“傳宗,你怎麼把兵刃也帶回來了,府城那邊不是說了嗎,民間不得私存兵器、鎧甲,違者處斬的?”

“回五叔祖的話,並非是侄孫孟浪,此刻府城大抵也沒功夫再去管這等小事了。”

“哦?”

樓家的族長聽了這話倒是一奇,這件事情是此前三令五申過的,就連樓家這樣早年出過不少武將的武人家族也被迫交出了一些兵刃應付差事,難道此番清軍圍剿幾個山賊還能出什麼變故不成?

“五叔祖,您知道侄孫在東陽見到誰了嗎?十六哥!”

樓傳宗的回答著實把樓家的這位老族長聽了個一驚,樓繼業雖說是庶子,可卻是自樓楠傳下來的那一房中碩果僅存的子弟,而且在整個樓家也一向是最被寄予厚望的一個後生。可是自從清軍南下,樓繼業跟著原來駐紮金華府的那個上官出征後,就在沒有訊息傳回來,整個族裡都以為他死了,否則怎麼可能這麼多年連個口信都沒有帶回來一個呢。

“傳宗,你沒看錯吧,繼業怎麼可能跑去當山賊啊?!”

這個問題把樓傳宗聽了個一愣,直到片刻之後他才反應過來,剛剛激動之下,還沒有把整個事情的來龍去脈說個明白,這要是他父親在場,非得狠狠抽他一頓不可。

“不是山賊,五叔祖,不是山賊,是朝廷的王師,是戚爺爺的兵殺回來了!”

“你說什麼?!”

聽了這話,樓家的老族長騰的一下站了起來,那身手一看年輕定然是個練家子。可是眼下畢竟年歲大了,站起來的動作過快,大腦供血便有些不足,以至於眼前一黑,差點兒昏了過去。

待樓家的老族長重新緩過神時,已經重新坐在了太師椅上,而他身邊除了樓傳宗外,更是擠滿了他這一房的兒孫。

在將閒雜人等全部趕出去後,樓家的老族長立刻向樓傳宗問道:“戚爺爺的兵?快說!把你此行所見所聞一字不落的說給吾。”

見老叔祖如此的迫不及待,樓傳宗自然也能理解這份心情,戚繼光在世的那些年,不只是樓家,所有戚家軍的成員走在哪裡都是光輝萬丈,即便是本地的知府、知縣那樣的文官也少有刻意找他們麻煩的。

可是戚繼光死後,戚家軍的威勢就一落千丈,樓楠被冤殺不說,到了萬曆朝在朝鮮打倭寇時,莫說是後續抵達的陳蠶等人,就是始終追隨戚繼光的浙軍名將吳惟忠也只能在李如松、麻貴那些遼東、山陝邊軍武將麾下作戰。

而到了戚繼光的侄子戚金將軍殉國後,被冠以戚家軍之名的蓬萊戚家——金華府將校的軍官團更是徹底老成凋零了,再也無法在大明的武將版圖中佔有應得的一席之地。

清軍南下後,在金華府城製造了血腥的大屠殺,超過五萬人遇難,在整個金華府的各地也是大肆屠戮百姓。否則尹燦、周欽貴等人在浙江起兵反清,緣何有如此多的金華百姓響應呢?

可是今天,那支以著重建戚家軍為口號,以著戚繼光兵書戰陣為依託,以著戚家軍護衛生民、掃平韃虜的宗旨為軍魂的南塘營卻突然出現在了金華,幾乎是輕而易舉的就擊潰了數倍於其的清軍,而戰鬥過程甚至只能用碾壓來形容。

若是再加上那支軍隊主帥的身份,那不是戚爺爺的兵重新殺回金華又是什麼?

接下來,樓傳宗便把這幾日的所見所聞一一說與樓家的老族長聽,就連他在營中聽到的傳聞也說了出來,尤其是南塘營在擊潰清軍時所使用的鴛鴦陣和陳文得知他們都是義烏人,而且其中還有些祖上曾經在戚繼光麾下作戰時的喜悅之情,進行了一番大書特書。

“只是五叔祖,這位陳大帥用的鴛鴦陣卻是每一個步兵隊由一個鴛鴦陣殺手隊和一個火器隊組成,火器隊也沒有火兵,和戚爺爺當年抗倭時還是有所不同啊。”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