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部分(3 / 4)

小說:重鑄清華 作者:竹水冷

這時候處置了你,平白不知道多了多少口舌,先放你一馬,出去給老子好好待著,不要上躥下跳,等到迴鑾京師,再有你的好處!”

。。。。。

肅順疾步走回到煙波致爽殿顧命大臣的議事房裡頭,氣悶地喝著茶不提,端華剛好舉哀的輪班結束,也回來準備小憩一會,見到肅順陰鬱的樣子,“老六,你這是怎麼了?”

因和端華是兄弟,肅順就把楊慶喜的話說了,端華挑了挑眉毛,“你膽子也真夠大的,就把一個大總管拘了起來。”

“死奴才而已,”肅順啐了一口,“還是屬鴨子的,嘴硬,且忍過這幾日,我好好料理了他。”

“也是,無非是個奴才,弄死也成,不過可要低調些,”端華不在乎地說道,兩個人說了會子閒話,外頭簾子一卷,杜瀚又進了來,見到廬內沒有別人,就對著肅順把這幾日都盤旋在心間的疑惑問了出來,“中堂,我有件事兒實在弄不清楚,大行皇帝把同道堂的印璽交給皇后,這是什麼意思?”

“沒什麼意思,”肅順淡然擺手,“繼園我知道你的意思,無非是怕皇后,哦,皇太后日後干涉咱們顧命大臣的事兒,我告訴你,她做不到,一個冷冰冰的印章能成什麼事兒?”肅順不屑一顧,“也別想以前那樣能把手伸到外朝來,她若是安分點,我自然會客客氣氣地讓她在慈寧宮安心念佛吃齋的。”

“可印璽畢竟在他手裡了,大行皇帝遺命,皇上親政之前不用玉璽了!”杜瀚繼續憂慮地說道。

“那也是一樣,大行皇帝遺命,說讓顧命大臣秉政的,可沒說要垂簾!”肅順斷然開口,“大行皇帝在的時候,我也問過,大行皇帝說不垂簾,這些無須擔心,如今皇上的旨意都要讓咱們擬製,她怎麼垂簾?怎麼來干涉政事,不理她幾次,她自然也就偃旗息鼓了。”

“老六說的不錯。”端華點頭。

“說到這裡,我倒是想了起來,還是繼園提醒的好,”肅順繼續說道,眼中露出了謹慎的神色,“既然親政之前不用玉璽……”(未完待續。)

十三、各顯神通(一)

榮祿在溧水縣的兩江總督行轅前已經等候了半個時辰,曾國藩手握東南軍政大權日久,權柄赫赫,已經不復往日的禮賢下士,饒是榮祿已經是手握重兵,淮軍麾下難得的滿洲干將,如今更是官居正二品的總兵,不過也只能是遞手本在門房候著。

好在在淮軍中混的久了,榮祿在第一封疆的門房處還有一杯龍井茶喝著,總督行轅的內總管上來,對著沉默不語的榮祿打千,“給榮大人請安,大帥已經在花廳候著了。”

榮祿點點頭,從袖子裡頭抽出一張銀票,不動聲色不帶絲毫煙火氣地塞給內管家,“這個給老哥哥喝茶。”那個內總管又是笑眯眯拱手謝恩,榮祿到了花廳邊上的簽押房,幾個總督府的書辦剛剛出了簽押房,內管家伸手示意榮祿進去,榮祿正了正帽子,抬步跨進了簽押房,簽押房裡頭端坐的正是數年之間從一個回鄉丁憂一躍升為兵部尚書、督辦兩江軍政務欽差大臣,如今的疆臣之首,曾國藩。

身著青袍的曾國藩目光炯炯,不怒自威,榮祿大禮參拜,曾國藩也是稍微欠身,“仲華請起,都是袍澤,無需多禮,請坐下。”

榮祿謝過總督,在兩側的花梨木官帽椅上坐下,內管家又奉上茶盞,兩個人說了幾句軍務上的話,榮祿就轉了話題,“好叫大帥知曉,標下先父已經仙逝一年,正欲返京祭奠,恰好湖州陳玉成大敗,江南局勢稍安,特來向大帥告假。”

之前榮祿父親去世,榮祿未曾丁憂,只是奪情起復,繼續在江南剿匪,曾國藩是知道此事的,點點頭,不過曾國藩心裡明鏡似的,“仲華,明人不說暗話,你此去京師,怕不是為了尊府君的事兒吧?”

“這是其一,”榮祿也不否認,“此外洋人才走,京畿板蕩,標下卻是有些放心不下家中,總是回去瞧一眼,才好辦事。”

京畿板蕩,確實是動盪不已,但卻不是洋人的原因。天下人都在觀望,大興皇帝龍馭上賓,大政託付給了顧命大臣,可這顧命大臣裡頭沒有皇帝的同胞手足們!就算是恭親王不抱怨,五王、七王這些年歲長些的,早就出來當差的近支親王也不可能不會說酸話的,放著親兄弟不用,倒是找些八竿子打不著的黃帶子來輔政呢,更何況,大行皇帝可還有位親叔叔杵在那裡不說話。

更何況新帝的生母,大行皇帝的皇后,可還是穩穩當當地呆在儲秀宮裡,自從葉赫那拉氏一入宮,就是獻計火燒連環,一把火燒掉髮逆幾萬大軍,更是獻策團練,建立鄉勇,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